互联网大厂竞逐“芯赛道”,瞄准云计算新增长极
的方式是“投资+部分自研”,近年来多次投资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解决方案企业燧原科技。
旗下腾讯云成立“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等,也被业内视为腾讯“造芯”的信号。
在其数字生态大会上,公布了三款芯片的进展。,性能相比业界提升了4倍。
云与智慧事业群CEO汤道生指出,腾讯造芯是基于“需求驱动”,或降低成本,或把基础设施高效使用。
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8.8%。
云和百度智能云在今年一季度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一季报中提到,以腾讯云为主要核心的金融和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0%至42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32%。
、百度。
在2021年收入5601亿元,全年研发投入再创新高,以51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3%,是2018年的两倍多。
自2019年以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累计超过1500亿元;根据阿里官方披露,过去一年,阿里巴巴技术投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3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
、社交、社区、娱乐,还有传统的如广电行业、通信行业;字节的火山引擎则看好娱乐、游戏、汽车、金融以及零售等应用场景的发展,尤其是网联汽车领域,是云服务重点布局的场景之一。
但两家都暂未对云项目设定盈利目标。
“我们对业务的预期并不像传统大厂动辄百亿目标,目前是希望做到服务商头部。”于冰称,不论是云还是To B业务,本身都是长跑,需要长期有耐心。
杨震原也曾表示,“我们追求的是可持续的规模增长,简单来说是保持一定毛利情况下的增长。”
不过自研芯片本身也具有一定风险。如果自身体量及实际需求不够大,便无法摊薄巨量研发成本。“云计算巨头有这个需要,但这并不是每个互联网企业要走的路。”张孝荣告诉,目前也没有互联网公司有能力推出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通用类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