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经的手机大佬如今跌入“冰火两重天”
12月8日,笔者在今日头条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四大科技巨头位置不保?来自中国的这四家企业将颠覆世界》的文章,受到网友关注和热议。文章提到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则文章,该文称来自中国的BATX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势图撼动全球四大科技巨头GAFA即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
首先不论BATX是否有实力挑战GAFA,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科技企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绝对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看到外媒如此评价中国企业,的确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自豪。当时还有网友提出,为什么叫BATX,而不叫habit?h是华为,a是阿里,b是百度,i是小米,t是腾讯。
论中国科技企业的进步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里笔者联想到中兴通讯。大概在2010年,ZTE中兴通讯在国内可是家誉户晓,中兴手机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居于前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能排进前五。中兴在通讯行业无论是品牌经营还是技术创新,都成了行业领头雁。可就是这样一家具有很强技术积累和成功运营经验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两年间,迅速衰退没落。不过中兴没有丧失信心。中兴市场终端CEO曾学忠曾感叹,这几年不少手机厂商已经倒闭,而我们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老曾这话说得相当感伤,真是岁月唏嘘,桑榆暮景!
不管国家如何支持以ZTE为代表的民族产业,也无力挽救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失策。市场以时不我待之势造就新的“英雄”。在中兴没落时,小米、OPPO、VIVO、魅族等厂商在消费者对智能手机需求的黄金期乘势而上,迅速瓦解了以中兴、联想、酷派为代表的三足鼎立局面,国产手机业发展格局也随之改变,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等品牌逐步形成五分天下之势。虽然中兴旗下的努比亚、360、金立、锤子等品牌也略占小份市场份额,但远不能与以上五家抗衡。
令人意外的是,中兴在国内市场的衰退与在国外的热销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你走上美国街头或是浏览美国手机论坛,中兴手机在国外的风头与当年在国内相比毫不逊色。但只要你仔细分析,中兴在国外的成功,营销模式与当年在国内如出一辙。中兴在国内及国外为什么会上演“冰火两重天”,为什么中兴不能在国内挽回大局?中兴的失策给其它手机品牌什么经验和教训?
1、不重视品牌经营,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兴手机最初取得销量机皇主要是与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捆绑销售,采取冲话费送手机等方式倾销,造成中兴品牌低端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而当时华为、OPPO、VIVO、小米意识到了要实施品牌战略,尤其是华为从最初的捆绑销售、走低端路线开始迅速转型、当机立断,改走中高端智能手机定位,于是集中发力高端价位机,一举获得成功。之后当中兴意识到这一点时,再想打赢品牌之战时已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