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阿里、百度都卖不动,智能音箱成昨日黄花?
飞联手京东打造的叮咚TOP系列更是打出了49元的超低价。
然而,玩家团队本就参差不齐,加上过度追求性价比和高销量,某种程度上肯定会牺牲产品的质量。联想到前文提及的口碑危机,这一场价格战对行业的消极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然,大量实力有限的中小品牌在价格战中难以为继、败下阵来,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RUNTO的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在售品牌数量从前一年的44个减少至34个,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仍在继续。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大浪淘沙之后,智能音箱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今反倒愈发稳定,头部品牌统治地位变得难以撼动。
虽然华为等品牌还在努力,但在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基本上已确定百度、阿里巴巴和小米三国混战的格局。同样来自IDC的数据显示,阿里和百度分别占据智能音箱市场34.96%和33.4%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二,小米则以27.2%的占比位列第三,其他品牌的占有率合计不超过5%,根本难成气候。
国外的情况也类似。来自另一个数据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全年总出货量约为1.9亿台,阿里、百度和小米合计拿下52%的市场份额,阿里则以4200万台的数据登上榜首。
来到今年一季度,排名前六的智能音箱厂商占有率合计超过85%。除此之外,在CNPP的品牌数据研究中,小度、天猫精灵和小爱同学的品牌指数也包揽前三,甚至将苹果HomePod踩在脚下。
客观地说,阿里、小米、百度三巨头,已经彻底将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带入“寡头时代”。
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和开拓下沉市场,头部厂商牺牲品质大打价格战,的确在短时间内推高了智能音箱整体销量。但随着市场渗透率见顶,用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提升,这个带有明显缺陷的扩张战略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在未来一段时间,向高端化转型,通过高品质产品挽回用户口碑,或许是智能音箱行业扭转颓势的关键。
高端化转型成主流,头部厂商各有绝招
经过前期的普及之后,用户对智能音箱的态度正在转变,早已不是停留在尝鲜阶段,性价比更不是他们唯一考虑的因素。
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下沉市场有超过40%的消费者表示,购买智能音箱的首要目的是体验高科技技术,这一比例远高于选择性价比的18%。而在三线城市和五线城市,科技因素和功能也已经超过尝鲜,成为消费者选购智能音箱的首要目的。
将调查对象放大到所有市场,用户对智能音箱的要求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功能丰富、语音识别准确和音质好,占比分别达到38%、35%和33%,远高于外观、价格等选项。而除了最简单的音乐播放之外,天气预报、设定闹钟、控制其他智能家电、问题搜索甚至哄孩子,都是用户希望智能音箱具备的功能。
上述种种数据都足以表明,智能音箱想俘获消费者的欢心,提高品质才是硬道理。至于具体的做法,阿里、小米和百度三巨头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小米除了一如既往打出生态牌,努力加强智能音箱和其他 IoT产品的联动之外,也将音质效果视作重要卖点。
去年8月份的小米发布会上,起售价499元的智能音箱小米Sound收获了不少关注,注重设计感外形和超出预期的音响效果都得到媒体和用户的好评。
根据科技媒体雷科技的测评,小米Sound的实际播放效果不输市面上的同等级产品。尤其是声压能轻松覆盖整个客厅的音乐播放,中等音量下音频密度并不低,中高频也不会纠缠在一起,颇具层次感。
百度则结合自己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努力改善产品的智能交互性能。
根据若弗斯特沙利文的研究,自2020年以来百度AI技术综合实力和AI项目落地数量就一直在国内名列榜首,即便放眼全球也不过落后于谷歌、亚马逊、微软和IBM等少数几个国际巨头。
数据显示,百度AI技术团队研发人员占比高达61%,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从2018年的早期产品开始,小度智能音箱的交互功能就在不断做加法,诸如远场唤醒、儿童模式、极客模式等都在不断改进。
当然,百度也在尝试通过硬件生态为小度智能音箱赋能,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视AI技术属性。
在去年年底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景鲲向媒体表示,“小度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依然是一家AI科技公司”。这番发言不止再次强调小度的AI标签,也意味着小度会始终围绕AI这个主题,打造自己的硬件生态链。
目前,除了智能音箱之外,小度先后推出了包括健身镜、语音闹钟和大屏护眼学习机等产品。而去年年底全新亮相的小度助手7.0,则将为这些硬件的联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至于阿里旗下的天猫精灵,除了同样重视智能交互功能之外,还希望在应用场景上做——譬如推出针对车载、教育、酒店等不同场景的专用产品。
早在2019年,阿里就先后宣布和宝马、沃尔沃、戴姆勒等达成合作,天猫精灵成为了宝马量产豪华车型的专用智能音箱。与此同时,阿里系的高德A+Box车载系统和斑马智行智能车载系统中,也都少不了天猫精灵的身影。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针对细分场景的定制化产品,很有希望为智能音箱行业打开新天地。
IDC和艾瑞咨询的报告中都提及,除了基础的音乐播放、闹钟等功能外,用户对智能音箱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想在一个小小的音箱内疯狂做加法并不现实。这时候,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产品,就变得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天猫精灵要延伸应用场景和打造定制产品,百度押宝AI交互技术,小米主打硬件生态和音质效果,三大巨头各有侧重也各有长处。至于孰胜孰负,那就看谁的技术最过硬了。
写在最后
2017年,迅雷创始人程浩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向智能音箱行业创业者提出了一个忠告:
“最近看到了很多智能音箱的创业项目,但整体来看,这条赛道不属于创业公司。”
程浩在这篇专访中提到了许多对创业公司不利的因素,比如较低的技术壁垒、搭建智能硬件生态的成本等等,日后都一一应验。事实也证明,百度、阿里和小米为首的巨头比一众初创企业更适合充当智能音箱市场的***。
总而言之,经过了之前的价格战和竞争格局大洗牌之后,百度、阿里和小米的统治地位短时间内无人可以动摇,这也给它们往高端市场进行探索、转型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而它们的高端化探索成功与否,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好在,三巨头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都在发力。剩下的疑问,就交给时间和产品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