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们的新主场 “外卖”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头部餐饮企业加码外卖,“双主场”模式开启,外卖、到家业务还能玩出新花样吗?
海底捞加码外卖
后疫时代,头部餐饮企业们正在寻求破局之路。
海底捞社区营运总经理张赢表示,“时代在变化,新的消费群体需要新的服务模式去呵护、触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把服务半径扩大,外卖是非常好的途径。”
“预制菜、烤串、卤味和啤酒,都在我们的研发清单中。已经推出的产品包括川香椒麻鱼、金汤酸菜鱼、钵钵鸡等,以及好吃有趣的甜品,比如双椰冰淇淋、南瓜蛋挞,还有桃桃茉莉这些茶饮,在疫情期间都卖得很好。”
头部品牌发力背后:
海底捞外,还有更多头部餐饮企业们在加码外卖,快速布局线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部分传统餐饮门店的外卖比例已经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而在一系列新动作的背后逻辑,实际上是消费者的就餐行为迁移和餐饮需求转变。
根据数据显示,当前近35%的消费者在就餐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线上餐饮、居家烹饪行为比重大大增加。
具体来说,内参君梳理了新消费者们在吃饭决策中的3个主要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2010年,“一人户”“两人户”家庭分别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5%和24%,而2019年,该数据则提升到18%和30%。同时,我国家庭户规模从上世纪平均每户超过4人,已经缩小至2020年的2.6人,小型化趋势明显。
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今年4月时曾提出“人顿”数的概念。其认为,社会餐饮规模未来30年内将有可能超过家庭餐饮。
其次,外卖餐饮产品品质需求提升。
不少消费者表示,疫情后更加关注外卖包装的安全、美观问题,在此基础上,如果时效有保障,那更是锦上添花。
最后,到家餐饮服务需求更加精细化。
海底捞对此也表示,“我们要做到,在堂食可以享受到海底捞呵护的服务,到家或者社区场景中,也应该让消费者感受到同样、甚至更胜一筹的服务,这是很关键的服务方式。”
“双主场”成日常
在上述决策变化的背景下,外卖业务、线上服务的社会价值被最大化凸显。
但趋势出现,同样意味着竞争激烈。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想要做好外卖还需要注意3点。
疫情暂停堂食期间,线下门店的停摆,使得餐饮企业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外卖。但在疫情形势稳定后,不少消费者却反应“堂食体验变差了”。在堂食转型外卖的过程中,外卖占比到底应该做到多少才不会“顾此失彼”?
美团外卖学院院长白秀峰介绍,30/50法则是在通过大量商家调研、平台数据研究、模型测算,反复验证之后总结出的规律。
5月上海等部分城市“堂食停摆”,海底捞快速行动,从摆摊到推出预制菜、烤串、卤味、啤酒等新品类,不断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
“堂食有堂食的消费体验,外卖有外卖的消费体验,我们致力于在用户心智中打出的,是‘海底捞的商品、食材是新鲜放心的,外卖服务也一定是快速准确的’,而这又需要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大力支持。”张赢说道。
餐饮作为链路复杂的行业之一,从品质管理、产品、门店,到选址、设计、用餐流程等等都需要精细化运作。
张赢表示,外卖不仅止于外卖本身,更是涵盖了整个到家、社区业务。“消费者在社区的需求和堂食需求完全不同,用餐场景更多元化,从亲子场景、一人食场景,到夜宵、早点场景,甚至包括囤货需求,这些都需要餐企思考如何做定制化服务。”
以美团为例,疫情中外卖平台进一步加强履约服务,通过专送、快送等形式保障配送时效,针对全国性连锁类商户市,还提供联合营销、专家规划、专属调度策略等提供定制化履约服务。同时,针对餐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美团外卖还会进行客制化开发,包括服务履约、会员管理等。
餐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所在,如何在到家、外卖业务上抢先攻占消费者心智,值得餐饮人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