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幼儿园复课家长突击补168条体温,别让形式主义拖了防疫“后腿”
不少家长在高兴之余也面临一个烦恼:学校几天前发了一堆表格,要突击填写过去14天全家人的体温。无奈之下,家长们只能编一通数字,和学校一起“走形式”。
为了让孩子顺利上幼儿园,大家一起拼命填表,这一幕多少有点眼熟。此前,多地基层干部曾向媒体反映,防疫期间一天要填报十几份表格,这些表格由不同部门下发,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格式、体例稍有差异。没想到,“表格抗疫”换了一个地方和舞台,又出现在大家面前。
正如接受媒体的王女士所言,一家四口人,一共填了168个体温数字,其中大多数是随手编的。“这是逼着我们弄虚作假。这样走形式真的有必要吗?”
幼儿园强化防疫要求,本是一件好事。毕竟对孩子们的健康高度负责,才能让广大家长放心。虽然孩子一时的身体不适、发热未必就一定和疫情有关,但进行日常健康情况监测,除了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外,也提醒所有家庭成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因此,对这些要求应准确理解并配合执行。
不过问题在于,体温监测的方式是不是合理且有效?据家长介绍,两张A4纸上的小格子密密麻麻,从6月20日至7月3日,每天要填写早中晚三次的体温,不但要填孩子的,也要填同住人的。更关键的是,这段日子里有很多家长并没有给孩子测体温,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填多少个数字,实际上都是在做无用功。
这不光是浪费家长的时间,也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园正常的防疫工作。且不说这些表格以及编造的数字会不会有工作人员认真检查,单是收、发、送等逐个环节,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须知,疫情防控就是与时间赛跑。虽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但病毒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依然不可小觑,眼下还远没有到歇一歇脚、松一口气的时候。因此,反对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不仅因为这种现象会无端给群众增添麻烦,更因为它实实在在地拖了防控工作的“后腿”。
高效就是防疫工作的根本。一项部署,一个决策,早一分钟落实与晚一分钟落实,有质的区别。不管各个单位落实什么工作,都不应该讲空话、摆花架子,而是要直奔主题、直指困难,迅速决策,这才是抗疫时期必须要有的工作状态。
拿幼儿园来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没有人希望孩子在入园后有感染的风险,因此,各方理应将注意力放置到更有实际效果的防疫工作中去。比如,教室和园区是不是都严格消毒了?又比如,一旦在孩子们上学期间发生状况,园方有没有能够快速应对的预案?总之,值得去努力完成的防疫细节还有不少,但绝不包括在白纸上乱填数字。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幼儿园真的需要通过体温监测来落实防疫政策,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在线填报等新办法,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经过这几年与病毒的搏斗,应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掌握了很多科学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总有人习惯用上报数据的方式开展工作。
相信当事幼儿园一直有严格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也相信家长、孩子们都能非常理解配合。不过,形式主义的工作再忙再累,也无济于事。抗击疫情需要现代化的方式,需要科学化的手段,更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只有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基层工作人员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更有实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