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数字化诈骗,人工智能如何守护金融账户安全?

2022-09-04 23:54:13

  运营商角度看,当前电信诈骗呈现出新特点,比如依托传统的电话诈骗比例逐年降低,而通过互联网方式的比例正在上升。“像一些通信软件,甚至是加载在云上面的软件等,诈骗分子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实现信息的获取,进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据统计,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最主要的诈骗类型。诈骗集团还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GOIP、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

  新型数字化诈骗对金融安全生态发展带来全新挑战。中银金科助理总经理陈志称:“诈骗分子的策略更新非常迅速,不仅我们在研究他们,他们也有先进的技术和专门的算法团队在研究我们的反诈模型。”面对迭代迅速的新型数字化诈骗团队,传统风控策略已无法完全满足,银行必须采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防控手段。

  不只是银行需要升级“防火墙”,日前审议通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等各方相关主体责任,都要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而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被给予诸多期待。万事网联风险管理条线负责人Kevin Lau在论坛上称:“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其实诈骗升级,我们也在升级,相信我们可以用AI把这些事情都给解决。”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机器学习算法,人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把经验教给它,AI则会根据不断产生的数据学习迭代。”氪信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明杰表示,始于人工,归于智能。应对新型数字化风险挑战,AI是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将风控专家经验教给AI系统,金融机构能极大程度节约审核人力,同时AI的自迭代性完美适配与人脑及动态环境博弈对抗的新型金融场景。

  据介绍,氪信科技依托前期经验推出领航-TAI反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管理产品,借助于金融机构内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动态灵活地将开户、使用、交易、风险等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对涉案账户进行有效事前预警和精准识别,助力金融机构对各类数字化诈骗的全面防控,保障金融数字账户安全。

  除了技术层次的保障外,金融数字领域生态圈也亟需协同合作,以搭建安全的金融数字治理体系。“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多方数据协同必须借助SPU机密计算。”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AI安全普惠系统研究中心讲席科学家王嘉平称,希望机密计算能帮助打破目前数据孤岛的局势,让信息数据能安全地运用于多方。

  借助于机密计算等底层技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与氪信科技共同提出“数字灯塔”生态构想,旨在联通公安、电信和金融机构等多部门的信息数据,编织出一张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数字化智能网络,用AI算法辅助专业决策,推动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安全与发展。

下一篇:中国铁路 12306 上新“列车公交化”: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地间推出 90 天内 20 次计次票产品
上一篇:外资法人预计台积电 2nm 采用 GAAFET 路线,此前宣布 2025 年量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