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来最强高温,“长江都快被晒干了”!电力供应保卫战正在打响

2022-08-18 23:53:00

  由于上流来水偏少,加上持续晴热高温,流经重庆主城的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的部分河段河床露出,出现“汛期反枯”现象。

  四川7月水电来水偏枯四成,8月以来则达到五成,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另据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数据,天然来水电量从同期的9亿度,下降到了4.5亿度,下降幅度达到50%。这意味着,四川水力发电能力已经“腰斩”。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长江流域的枯水期一般是当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今年在7月底8月初就出现了枯水期,实属罕见。据称,长江在8月上旬出现枯水期,还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时间最早的一次。

  四川电力供需同时受到外送影响。四川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输出端,自1998年以来,四川开始向省外送电。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四川电网已累计向华东、西北、华北、华中、重庆和西藏等输送电量1.35万亿千万时。这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这些年来,四川真的不容易。”接近四川电力部门的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是急需省外的支援。”

  8月16日,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调研中提出,要组织跨区跨省余缺互济,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除四川外,重庆、安徽、山东、河南、湖南、浙江等省份也面临着电力缺口。其中,重庆发布的《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显示,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全市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外送通道全部满送的情况下,高峰时段存在较大缺口。

  作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安徽在2022~2024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已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红色预警。

  山东能监办指出,今年夏季,山东省将面临高温导致用电负荷突增、外电入鲁不确定性增大、电煤价格高企等多重考验,电力供应内、外部环境都较为严峻,预测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缺口。

  河南省电力公司预测,迎峰度夏期间河南省电力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复杂,预计今年河南电网最高负荷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550万千瓦,增幅为7.9%,其中驻马店市、信阳市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20%。

  湖南省预计,今年夏季电力供需总体呈“紧平衡”状态。浙江省则预计,迎峰度夏电力最大缺口达650万~750万千瓦。

  中电联年初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测,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近年来,高温、高寒的极端气候多次出现,我国也不止一次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出现电力紧缺等非常态化状况,何以如此?

  “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力装机可以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个别用电极度紧张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有序用电基本解决。”李俊峰在接受采访时说,“但是由于长江枯水期提前到来,对于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影响很大,因为这些地区水电占比高达70%左右,且过去主要是外送电力,其他电网接济川渝难度比较大。

  现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光电的发展占比还很少,气象事件对能源供应系统还可以从容应对。”李俊峰向表示,“但是,一旦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90%以上,风、光发电占比达到60%以上时,气象时间的影响就变得非常之大,需要建设大量的储能设施来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之不足。”

  一场电力供应保卫战正在打响。

  
 

  ▲ 8月10日,安徽省马鞍山市,航拍含山县林头镇林阳100MW光伏复合项目。视觉中国图

  安徽计划在2022~2024年新增煤电699万千瓦,同时争取与福建、青海等电力富余省份对接,通过签订政府间市场化协议方式争取临时省外来电。湖南省提出,适时安排拦蓄尾洪,提高外电入湘限额。

  山东提出重点加快“十三五”已纳入规划的煤电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海上光伏、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五大基地建设。

  浙江则提出,要确保三门核电二期、浙江LNG三期、400万千瓦煤电、300万千瓦气电和3座以上抽蓄电站等项目开工,并向国家争取煤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LNG接收站等规划容量。

  关于核电,有两家核电集团的内部人士均向透露,除山东和浙江外,其他沿海省份都希望上马更多的核电项目。究其原因,核电不仅投资大,可快速拉动经济,而且具有“清洁、低碳、能量密度高”的属性,同时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短暂的换料大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

  事实也证明,在去年的“电荒”中,全国所有在运核电机组开足马力,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6台核电机组获得核准建设。“年底有望突破6台”,一名核电企业内部人士对说。

  另据全国政协常委、中核集团原董事长王寿君在8月9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介绍,2022~2025年间,中国将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

  李俊峰表示,现在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是总量还不多,尤其是人们寄予厚望的风电、光电,占整个发电量的比例刚刚超过10%,距离60%碳中和的要求还任重道远。同时,发展新能源还需要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尤其是长周期储能系统的支撑。国家正在加大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力度,就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适应高比例风、光发电的新形势。

  当前,煤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的60%,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体能源,也是保障电力供应的“压舱石”。7月,全国发电量8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火电由降转增,同比增长5.3%。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8月16日说,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

  对于当前电力紧缺可能导致电煤供应紧张的情况,曾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工作过的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吴疆提醒,“在电力供应再次紧张的当下,如何才能避免去年电荒时相关企业哄抬煤价、牟取暴利的现象再次发生,值得重视。”

  不过,吴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负荷高峰期的拉闸限电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尚不构成2021年9月那种严重电荒。”

下一篇:延华智能:股东间存在分歧,持股9.46%股东胡黎明提名董事候选人临时提案被董事会不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上一篇:全球的基金都在积极增持债券 经济衰退前景带来做多固收的底气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