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多国耗上亿美元“求雨”!“抢云大战”或引发新地缘政治冲突

2022-08-29 22:13:51

  中东和北非的19个国家里有12个国家的年降水量不到10英寸、达到了沙漠水平,过去30年里年降水量减少了20%。这些国家正在寻找任何能够增加水源的方法,而人工降雨被看作是解燃眉之急的捷径。

  伊朗在今年6月实现了人工降雨雷达技术的本土化替代,伊朗媒体宣称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

  此前,曾有伊朗高官声称,以色列和某中东国家从云里“偷水”,造成了伊朗2018年的干旱。这个没有被点名的国家暗指阿联酋。

  
 

  ↑一架飞机正在执行人工降雨作业

  人工降雨就是用人工办法在云内产生冰晶或者增大水滴,促成降雨的一种技术。人们最常使用干冰或者碘化银作为人造冰晶核,通过地面发生装置或者飞机播撒的方式在云里播撒这些物质。

  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在1946年进行了第一次实验,用飞机向云层泼洒干冰,成功制造了降雨。后来,美国的另一位科学家对人工降雨方法进行了改良,用碘化银取代了难以保存的干冰,使得人工降雨更加简单易行。

  尽管这项技术已经问世多年,但专家认为这项技术的科学性仍有待证明。对于很多气象学家来说,论证的难点在于无法记录降水的增加。

  “问题在于,一旦实施了人工降雨,你没法确定这个雨是本来就会下、还是由于人工干预引起的。”评估气候工程的专家、罗格斯大学大气科学家阿兰·罗博克说。

  另一个问题在于夏季在中东常见的高大积云太过猛烈,以至很难判定人工降雨的效果。

  以色列是最早探索人工降雨技术的国家之一,但在2021年该国终止了50年历史的人工降雨项目,原因是它只增加了微量的降雨。特拉维夫大学名誉教授品哈斯·阿尔伯特曾对以色列人工降雨项目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他说该项目“缺乏经济效率”。

  尽管人工降雨背后的科学理论看起来很直观,但其实也有很多问题。不是所有的云都有产生雨水的潜力,即使是一个看起来适合人工降雨的云也可能湿度不够。另外,在炎热的气候里,雨滴可能在到达地表前就蒸发殆尽。

  美国气象协会的一份“你可以改变一朵云,但你没办法让云听从指挥。”美国缅因州科尔比学院大气科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詹姆斯·弗莱明说。“它可能下雪,可能消散,可能下雨,也可能在波士顿造成一场风暴。”他说。

  2019年夏阿联酋发生的事情似乎印证了这一观点。当时,人工降雨在迪拜造成了大暴雨,后来人们不得不用抽水泵把水从被淹的小区和商场大楼里抽出。

  
 

  ↑沙特阿拉伯一名工作人员展示人工降雨设备

  人工降雨带来的影响不但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也可能跨越国界,从而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冲突。

  前联合国秘书长气候顾问特雷西·莱崔克今年曾撰文指出,人工降雨对邻国的负面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国家已经遇到了粮食安全和水安全问题。被改变的气候将影响到降水的分布、可预测性以及降水量,因此对人工降雨后果的担忧会越来越多。

  特雷西·莱崔克说,这项技术在三个方面有很明显的安全后果。首先,在一个地区使用人工降雨可能影响到另一个国家。其次,很难把人工降雨对邻国带来的危害和无关紧要的影响区分开来。其三,很容易打着和平使用的旗号把这项技术用于伤害对手。

  如果用于军事目的,人工降雨可能造成平民死亡、损害粮食生产、摧毁民房。各国在1978年达成一项联合国公约,即《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

  特雷西·莱崔克表示,这项公约的修订将有助于规范人工降雨等气候工程技术的使用,降低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她建议,利用每十年一次审阅公约的窗口期,邀请更多国家加入公约,同时进一步限定气候工程技术的使用目的。
 

   邓旆光

下一篇:开盘:鲍威尔鹰声回荡,美股周一低开
上一篇:欧派家居: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18亿元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