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女城管被打,公众议题不应是“该不该被打”

2022-07-15 02:44:38

  事情起因是一城管与一正在小摊上购物的买家起争执,女城管在上去劝架时,被该买家的同行人员打伤眼部。现受伤女城管眼角处被缝了三针,正在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名女城管队员毫无疑问是受害者。出人意料的是,有人称对城管被打没有同情心,更有甚者,对女城管这个职业本身发出质疑。言下之意是,城管本就有被打的风险,女城管又怎么可能例外?

  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因为涉及公共生活和利益,始终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其中,城管队员与游商走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尤其引人关注。城市里,如果评选饱受争议的职业,城管应该会占据一席之地。时有发生的不文明执法乃至暴力执法,更是为此增添了口实。究其原因,既有城管工作外包导致部分人员素质低下的“结构性”问题,也有一些城管执法置市民实际需求于不顾的“机制性”问题。然而

  提起城管队员与游商走贩之间的矛盾,不少人习惯于将游商走贩置于“弱者”身份去考量。实际上,如果剥离了城管队员的职业身份,他们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现场执法不过是他们换取生存的工作方式。问题是,在当前的城市治理体系内,两种“弱者”的生存方式存在着一定撕裂与对立:

  以看热闹的心态调侃城管队员被打,看似是在宣泄对这个职业本身的不满情绪,实则一定程度上是在美化暴力,进而激化矛盾——如果城管与商贩奉行“用拳头说话”,受伤更多的可能是“被执法”的游商走贩。甚至,普通市民也难免遭遇池鱼之殃。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容易。游商走贩固然是为生活奔波,城管队员也只不过是为“碎银几两”。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不对的,无论城管打人还是城管被打,都应该交给法律去裁决。在此过程中,既没必要对执法者心存偏见,更不应该让激烈情绪遮蔽了理性思考。实际上,此次事件最大的价值在于,。这才是缓和双方矛盾、安抚公共情绪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ST大集预计2022上半年净利润1.1至1.5亿元,扭亏为盈
上一篇:斯里兰卡“分期付茶”还债,中企在斯投资贸易受影响不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