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研究院廖洁:《2022年度购物中心发展报告》分享
7月14日,在“商业推动地产论坛第17届年会”上,赢商tech研究总监廖洁带来了《2022年度购物中心发展报告》主题报告发布。
在演讲中,廖洁提到:商业地产市场端,2022年上半年市场复苏信号强烈,实体商业的“至暗”时刻或已过去;行业端,疫情重置了商业基本面,中长期行业竞争结构化,轻重分离加速进行;品牌端,服装跑输“大盘”,文体娱持续上行。
01 市场复苏:客流反弹,“至暗”或已过去
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商场日均客流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4月客流开始复苏,同比仍下跌23%。
数据从档次来看,项目档次越高,客流受疫情影响越大。究其原因,高端、中高端mall多数选择落户高线城市、市级商圈等核心地段。相比2021年初,今年这些区域是新一轮疫情的主要爆发地,且城市核心区域疫情防控相对谨慎,受到的商业冲击最大,不少商场暂时关闭已经成为常态。
而若以项目体量为切入点,则会发现,项目体量不论大小,下跌幅度均高达20%。这是由于不同的业态均产生深度的系统性影响:不同体量的项目,与业态组合高度相关。超大型项目通常是文旅项目、综合度很高、业态组合很丰富的项目,而小型项目通常是有明显主导业态的项目,如社区级商圈的小型项目,通常是餐饮业态主导。
数据当客流触底反弹,解除场景限制,或将短时间内带来脉冲式消费恢复。这一市场特征给商业地产运营商们带来两个层面的思考:
其一,运营商需要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新消费需求。市场对线下实体商业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巩固客群粘性,推陈出新满足顾客社会角色需求、情感需求及交互需求,是必须攻克的重要课题。
其二,还需深入思考资源如何更高效配置。新消费形势下,注重新消费趋势,提高商场运营能力,困难环境中苦修内功者,必然能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中领跑下半场。要以更成熟的管理以及更超前的营运导向,在长期探索中穿越市场周期,提升自身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
02 竞争格局:疫情重置商业基本面,中长期仍要看市场格局
疫情三年,重置了中国商业的基本面,也让原有的一些商业趋势加速发生:
数据
数据三年来,有的企业转向精细化运营,有的企业稳健为本,有的企业反而逆势扩张。在“适者生存”规则之下,中国商业世界的运行系统正演化迭代。
但中长期来看,决定着行业发展的还是市场格局。
疫情常态化之下,流量红利短期不会再有,资本红利短期不再有。可尽管活下去不易,中国商业地产人仍然可以继续相信国内线下商业之韧性。因为,这里有持续在线的消费需求,有汹涌而来的创新大潮,有应时而变的技术赋能。
市场格局来看,重奢、高能、下沉,结构性分化。疫情三年,国内购物中心展示出了强韧性及不可替代性,以及因城市格局、人口结构、消费偏好变迁而呈现的分化和结构性增长。
数据目前,轻资产趋势已十分明显,独立上市商管公司加剧混战。
疫情催化下,商业地产从增量向存量转变明朗,“轻资产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受到追捧,加速着商业地产领域的碎片化整合。这种整合,叠加着存量改造、规模扩张,以及高能玩家之于低效物业的重现分割与排列组合。
截至2021年底,29个商业地产企业共有388个已开业在管轻资产商业项目。而至2022年3月底,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417个。
数据零售方面,服装跑输“大盘”,时尚生活抗跌力强。
服装整体开关店比0.72,跑输零售大盘:运动装、家居服/内衣,环比四季度回暖;女装开关店比0.79,优于服装平均水平;男装颓势明显,环比四季度大幅收缩;服饰集合店整体疲软,开关店比0.67。
时尚生活波动较小,整体开关店比0.92,多数品类表现弱于四季度,但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呈现出较强的抗跌力。美妆护理开关店比0.91,招商宠儿更迭。
数据餐饮方面,休闲餐饮易出“尖子生”,面馆领衔中餐。
餐饮开关店比0.89,其中休闲餐饮明显扩张,烧烤/铁板烧、复合餐饮、餐吧等小品类亦呈上行;中式餐饮较四季度大幅下滑,异国风情餐饮表现最弱。
休闲餐饮中,饮品、烘焙甜品均有调整数量较多的品牌,不少“尖子生”冒头,咖啡品牌表现亦十分出色。茶饮热度稍显下降,中国风品牌成新宠。
中式餐饮品类商场集中度较低,保持拓店的多为面馆品牌。
数据疫情进入第三年,消费者的恐慌情绪逐渐减弱,疫情的不断反弹致使线下消费需求更加疲弱,偶发性疫情导致的大范围封控式管理正对原有的市场秩序形成冲击。市场短暂停摆的“阵痛”也成为商业地产所必须面对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