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站台、允许外摆:经济回血看夜市!

2022-07-12 13:54:45

  

​7月初,北京华贸中心的一条商业街华贸17街开业。

  

一看就是冲着夜经济来的,想要在深夜时光掘一把金。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也有不少商场正通过延长营业时段,开设清凉夜市,入局夜经济。

   ​

  

合肥推出了“越夜越合肥“活动;哈尔滨推出了两个月的消夏活动;武汉举办首届仲夏美食消费节……

  

甚至还有不少政府领导帮忙站台,推广夜经济。

  

为什么各地开始朝着夜经济猛发力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的夜经济仍保持着高增长,经济规模有望突破40万亿元。

  

年轻化、新场景、微醺

  

大体量,又有政策层面的支持,激动的餐饮人恨不得一头扎进去。但今年夜经济已经从客群开始,有了本质性的变化。

  

在重庆,不少火锅店、串串店在晚上八九点后仍大排长队,一直要排到晚上10点多,不少门店至少要排半个小时,甚至有些门店要大排四五十桌。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而90后、00后更是其中的消费主力。

  

场景创新才能“俘获”年轻人

  

想让年轻的消费者像过往一样,坐在大排档的塑料椅子上吃烧烤,或者一排小吃摊,边走边逛,太过时了。

  

后备箱集市已经成为了夜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辆辆汽车掀起后备箱,挂上小黑板、彩灯,一家店铺就此开业。

  

这种轻松惬意、带点文艺调调的场景,颇受年轻人喜爱。

  

像山西晋城领导们打卡的就是新建成的房车营地。每到夜幕降临,房车基地就会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帐篷支起来,烧烤小摊摆起来……

  

6月初青岛举办的城市咖啡露营节,集合了露营、市集、咖啡、美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打卡,躺在露营椅上,手拿一杯鸡尾酒或花式咖啡,享受城市的夜生活。

  

年轻客群的消费需求已不同于过往,社交的属性大大增强,同时需求更复合,不仅要吃的好,还要玩起来,能拍照。

  

轻松惬意的酒场仍是主调

  

不光是喝野酒,后备箱经济中最常见的品类就是鸡尾酒,微醺经济成为了夜经济的主角。

  

2020年起,中国小酒馆相关企业总注册量开始上涨,到2021年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达到了14658家。

  

已经有不少餐饮品牌开始着手增加营业时长,开始卖酒。但并不是所有品类都适合混搭,强行餐+酒就容易四不像。

  

在酒的选择上,85后、90后和95后这些酒水消费的代际增量

  

产品、空间双重维度

  

首先是产品层面的突围。

  

除此之外,产品安全问题也是亟待突破的挑战。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势必会对夜经济上的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再加上年轻人消费升级的需求下,以往的“泡沫饭盒”无法再满足预期。

  

在“新主力消费群体”登场后,单一、重复性的场景很难再触达其心智。

  

但挑战同样意味着机遇。无论是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还是市政领导的站台,都给到了餐饮人发展夜经济十足的动力,深受“疫情折磨”的餐饮人有了新的回血契机。

  

如何在产品与空间体验上发力,满足Z世代的需求,成了餐饮人的新命题,也是回血能力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如果不对俄罗斯原油设立价格上限,油价可能会飙升至140美元
上一篇:全球播报:龙湖“19龙湖04”将于7月19日付息,利率为4.67%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