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江淮汽车下半年业绩可期

2022-09-06 21:52:18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复杂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根据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40892.8亿元,同比下降4.2%;实现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5.5%。

  在此背景下,江淮汽车上半年业绩也稍有承压。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江淮汽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23.52万辆,同比下降17.47%,实现营业收入177.72亿元,同比下降2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销售方面依旧强大于市,展现出了良好的基本面韧性。在疫情缓和之后,江淮汽车便开始迅速复苏,在5~7月实现连续三个月产销环比正增长。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模式、新品牌、新技术、新产品“四新”举措的全方位加持下,江淮汽车向上发展空间已经被进一步打开,下半年业绩可期。

  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行业普遍遭受冲击的情况下,江淮汽车商乘并举颇有成效,整体表现强大于市。

  上半年,江淮汽车乘用车累计销售12.59万辆,同比增长5.42%,增幅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销售2.06万辆,同比增长60.79%;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售8万辆,同比增长44.02%。在商用车方面,江淮汽车上半年累计销售10.93万辆,同比下降33.97%,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国际市场,2022年江淮汽车也屡获大单。3月8日,江淮汽车旗下800辆安凯客车发运墨西哥,创中国客车出口墨西哥最大订单纪录。安凯客车也成为墨西哥保有量最多的中国客车品牌。总的来看,1~6月江淮汽车累计出口汽车4.87万辆,同比增长42.74%,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江淮汽车产品在应对动荡的市场行情时所表现出的高韧性,与其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直接相关。

  近年来,不管市场环境好坏,江淮汽车都没有停下加速研发投入的步伐,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至5%作为研发投入,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数据显示,2021年,江淮汽车研发投入高达1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46%,占比较2020年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研发费用6.63亿元,同比增长8.66%。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经过20来年的不断投入,江淮汽车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护城河”。

  
 

  江淮汽车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探索;2011年,江淮汽车第一批585台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成为国内最早进入私人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已经积累九代技术、四代产品技术平台,在安全、寿命、智能、高效、节能领域拥有领先核心技术。

  在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上,江淮汽车也有其“杀手锏”——最新一代蜂窝电池。当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但电池系统安全依旧悬而未决。而蜂窝电池技术方案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可做到电芯单体之间电隔离和热隔离,有效避免因电池失效导致的车辆起火。截至2022年7月底,已有超15万辆思皓新能源汽车搭载蜂窝电池,累计行驶里程突破74亿公里,无一例出现电池热失控引发整车起火问题。

  江淮汽车表示,将继续加大在三电领域的研发投入,构筑核心技术,建成全新小型车平台,构建全新中大型车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末发展成为整车销售突破100万辆,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的国际化汽车企业集团,其中新能源车型达到30万辆以上。

  在A股汽车整车股中,江淮汽车算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支,这与其共同造车的两个合作对象有关,其中蔚来汽车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大众汽车是跨国汽车集团巨头。

  在汽车“新四化”变革中,开放合作的生态模式已经普遍被车企采用,但江淮汽车是其中较早主动拥抱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之一。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的创新合作,已经成为车企开展“互联网+智造”合作的成功案例。

  2016年4月,江淮汽车正式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联合打造的智造工厂,是江淮汽车第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是自主品牌第一个轻量化铝车身制造基地,也是一个具备世界级工厂水准及智能制造水平的生产基地。此工厂先后生产了蔚来ES8、ES6、EC6、ET7,车型均价在40万元以上。

  
 

  自江淮蔚来项目开启合作至今年上半年,上述工厂已生产整车22万辆,实现产值超750亿元。

  事实上,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之间的合作还蕴含着更深刻的含义。在合作的同时,学习研发先进的全铝车身、车身轻量化及空气悬架等制造工艺技术和国际化的产品路线,这对助力江淮汽车实现转型升级、开拓中高端市场、品牌向上的战略目标意义更为重大。

  在“官宣”与蔚来汽车成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第二年,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也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2017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股比各占50%,这也是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的首个项目。不久之后,思皓E20X作为首款在合资公司生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正式下线。

  
 

  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深度合作后,在技术、产品、品牌、效益、管理等方面都对江淮汽车的发展将有很好的支持,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规划,大众汽车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40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江淮。

  除与头部整车厂合作之外,江淮汽车开放合作的步伐还在加快向科技领域迈进。今年2月,江淮汽车与中科创达成立软件合资企业,加快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5月,江淮汽车与黑芝麻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在车规级自动驾驶AI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展开合作。

下一篇:四川震中小镇两三成房子房顶没了,民宿仅有的住客是救援人员
上一篇:软银据称正计划大幅削减岗位 愿景基金裁员规模或超20%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