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寒气有脑洞的淘宝造物节,又开了商业人的眼界!

2022-08-29 09:26:27

  淘宝造物节,开进广州了。

  引来不少久处“娱乐荒漠”的老广真诚发问,啥是淘宝造物节?造物节造啥呢?

  简单来说,造物节约等于科幻版长隆游乐园+时尚版北京路非遗街区+东山口宝藏店铺+永庆坊创意市集……丰富热闹程度不亚于广府庙会、迎春花市。

  好奇心疯狂躁动下,8月25日中午,笔者在细雨绵绵中火速前往了淘宝造物节现场。尽管是媒体开放日,簇拥在会展中心入口的博主、媒体们大部队,已昭示着活动非一般人气。

  讨论声热火朝天,脚步声兴奋雀跃。馆内雷动的音乐在召唤,00后店主、神奇宝贝们在等候。

  话不多说,一起开“燥”!

  造物节驾到广州,什么变了?

  淘宝造物节,已逐渐成为商业人认识活色生香世界的一个窗口。

  2016年至今,神奇依旧的脑洞之下,不仅“造”的配方在变,追赶的年轻人、覆盖的城市圈等也在发生变化。

  用户需求变了:代际更年轻,圈层更聚焦

  “年轻人的今天,是商业的明天”,恰如其分地总结了淘宝造物节用年轻人的需求“剧透”商业的底层逻辑。

  2017年,张勇曾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现场,提过它诞生的原因,“淘宝已经走在内容化、社区化和智能化的路上,它不再是个货架,最重要的功能是发现和推荐,是创造用户需求。”

  据往年淘宝发布的数据报告,从2016年至今,线后的变迁,而根据消费需求之变,造物节的关键词每年亦有新诠释。

  在头两届造物节上,“神物”强调消费升级,主要是从生活物资脱离出来的高品质、特色产品;主题区则“简单粗暴”地分为科技、娱乐、等几大板块,好玩好理解。

  2018年造物节主题区有了更垂直的分类:主营市场“奇市”、二次元“宅市”、非物质遗产“文市”、宠物“萌市”。那一年,造物节将“天下第一造”奖项颁给了大码汉服。

  2019年,令人匪夷所思的脑洞涌现,“火箭餐厅”掀起打卡潮,人造肉做的淮阳名菜狮子头、像果冻一样的“透明汉堡”被网友称为最好吃的“黑暗料理”。一个冷知识是,今年大火的茅台冰淇淋,在2019年的造物节上就火过一把。

  此外,这两年造物节强交互、沉浸式特点尤为突出。2021年,用户以密室寻宝的通关模式逛展;2022年,造物节又深度还原“游戏化”营地探险体验。

  造物节走过7年,始终瞅准的都是年轻人生意,不过是年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代际变迁中,不管线上线下,新生代们多以圈层或兴趣社交,更愿意为生活乐趣、空间美感而买单。

  商家/品牌变了:线上神店效应放大,线下品牌持续入场

  需求端在变,供给端随之生变。

  入选造物节的品牌/商家发生了改变——从淘宝神店齐聚,到线上线下网红品牌“混搭”,再到线下“小而美”品牌持续入场。显而易见的是,造物节与线下商业的连结越来越紧密了。

  20162020年,线上线下品牌“混搭”亮相,网红是他们共有的标签。其中,2019年造物节上出现了文和友专卖店、珮姐老火锅的身影;2020年造物节落地武汉,突出在地文化,邀请了武汉独立设计师服装品牌ATTEMPT、武汉老字号小吃面馆蔡林记等区域品牌入场。

  2021-扶持赋能等不断迭代的举措,让商家展示意义发生着改变。

  为进一步扶持商家,淘宝还邀请了来自新能源汽车、服装、商业地产等行业领军企业为小微品牌们探寻“穿越周期的力量”,同时发布20条举措支持创新创业。

  ​

  科技与商业:互相改变,互相渗透

  科技,造物节绕不开的一大关键词。从这一维度看造物节,3个变化正在发生。

  首先,科技呈现方式变了,从自成一区,到渗透到造物节各个角落、环节。

  首届造物节上,专设了“T”区让用户深度体验黑科技,VR show、烧脑脑洞科技、科技大咖说、初音未来全球新歌首发等相关内容集于一体。

  第二、三届造物节,将AI运用到产品中成了活动一大亮点。如2017年的无人便利店让用户“拿了就走”;2018年的“淘宝买啊”实现人在家中坐,货从商场来。

  2019年,科技元素开始“入侵”其它主题区。美食区内,火箭餐厅布下了“天罗地网”小机关:“红外感应登陆仓”、“穹顶球幕太空全息影像”、“智能环保回收机”等,让人置身太空舱进食。

  到了今年,造物节的科技元素已是无处不在,每一个主题区都相比以往更天马行空。如,集结二次元玩物的“明日CLUB”中,可见全球首款可自动变形的擎天柱机器人;释放野性的机能营地“明日绿洲”中,还有黑化风露营睡眠系统。

  其次,科技神物日渐“硬核”。2018年,淘宝联手微软进军MR购物领域,推出“淘宝买啊”,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全息影像,让内容自己“说话”——只要戴上眼镜,商品价格、销量、用户评论等信息将被智能识别和展示。这突破了前两届造物节上Buy+、无人店的技术创新。

  今年,梦境可视化项目“脑机绘梦”,则进一步刷新了2019年造物节上“用意念控制无人机”的神奇脑洞。

  最后,科技不断创新着“今日奇葩,明日常态”的商业场景。

  去年,“宠爱充能机”神店展出了一台价值2499元的宠物跑步机,在一般人看来,花“天价”给宠物买跑步机是一件“脑子抽了”的事情。

  而今,淘宝上宠物跑步机相关店铺被3万多人标记圈粉,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近2000条。

  可见,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背后,始终是消费需求的倒逼。从今时今日的精致养宠现象来看,养宠物也早就从最基础的满足生活需求,到了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地步,宠物兴趣班、宠物汉服也相继出现。

  而本届造物节上,内嵌了宠物行为学机器人的“仿生宠物”也让爱宠人士隐隐期待着“无压式”养宠。

  进阶的造物节上,科技和商业的连接愈发紧密。一方面,科技迭代和新消费群体的崛起,给了商业更多增量;另一方面,商业让科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照进现实”。

  城市变了:包邮区到大湾区,覆盖力up!

  2016年7月,淘宝在上海租了一个3万㎡的“大房子”,集中了一群最具创意的年轻人,呈现各种黑科技和IP产品,“淘宝造物节”由此诞生。

  次年,淘宝将造物节“搬回”大本营杭州,随后两年也选择在此驻扎,进一步巩固自身在杭城的影响力。

  走出包邮区,从疫情年开始。

  2020年,淘宝造物节一改常态,不再固守一城,巡游的“大篷车”从杭州出发,途径西安和成都,最终落脚武汉。

  寻找新增量,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亲历会场,进一步扩大了造物节影响力。另一方面,疫后消费疲软,造物节与网红城市相互赋能,助力线下商业加速复苏。

  行至2022年,造物节南下,行至“千年商都”广州。一方面,各地疫情反复,而广州的疫情防控相对稳定,举办活动的风险系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且淘宝店数量全国最多,深耕于此,既是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亦享有地缘优势。

  淘宝造物大爆炸的7年,其始终在深化着新物种制造机的角色定位,在神人、神店、神物”三维上,不断丰富着“万物皆可造”的宇宙生态,而这背后最终极的触发点,皆出自人类之于商业的好奇心

下一篇:建发房产拟成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资10.45亿元
上一篇:数据:比特币市值被腾讯反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