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成为高频词!大咖聚一堂,聊未来光伏行业向何处去
↑2022第五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副会长、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共生产了49万吨多晶硅,消费量达到60万吨,分别占到全球的92%和78%。“预计我国今年多晶硅的产量有望突破80万吨。”
在这一组数据的背后,赵家生认为,当前行业呈现出三大趋势和特点:①多晶硅阶段性的产能扩张;②在产能扩张的同时,产业链纵深延伸至上下游;③产业链的布局聚集在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等。
“去年年底,我们国家的多晶硅产能为52万吨,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将分别超过100万吨和200万吨。”赵家生称,目前产业投资过热,势必造成未来短期内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并会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需要企业做好内功、提效增值,进一步降低成本。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周期。”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庄岩称,光伏行业当前处在资本差异化时代。“我们的技术含量不够,技术的差异化和壁垒没有形成,所以资本的差异化导致我们内卷得比较厉害。”
庄岩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光伏行业会产生技术差异化、形成技术壁垒。“大家觉得光伏的技术比较单一,组件、逆变器,接下来看,我觉得技术价值会体现在四大方面。”
庄岩所看好的四大方面分别是:①N型电池;②储能;③光伏产品的应用场景多元化;④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秘书长曾少军表示,在过去十多年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起起伏伏,这也警示行业有些情况有点“热”、有点“过”了。他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行业会迎来沉淀和震荡期。
在这一观点下,曾少军给出了三大建议:①理性竞争;②回归技术创新;③包容发展。
曾少军称,“我们‘双碳’目标的前景非常好,容得下我们所有新能源行业的同仁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当然我们要鼓励市场化的竞争。”
另外,曾少军认为,当前行业内对未来技术路线的发展争议,如N型电池或P型电池,这些是可以包容发展的。
一方面,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谈到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变化情况,“全球的生产布局都正在转向本地化、转向近岸生产,‘本地化’这一个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吕芳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警惕各种贸易壁垒。
另一方面,当把视线聚焦于国内时,吕芳称,在过去一年半,光伏的获奖项目超过了300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某些环节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或者同质化竞争,大家要特别小心。”
“我们光伏似乎每隔五年就遇到一个行业周期,2008年、2013年、2018年,直到今天,这个周期的特点是供应链的匹配、供需平衡问题,希望我们所有光伏同仁都能够平安穿越这个行业周期。”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