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润双下滑,还要建工厂,三只松鼠能否成功“转身”?
号对于我们所有的经销商伙伴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然而,线下休闲食品零售的竞争不仅更为激烈,门店的试错成本也更高。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告诉时代周报,“线下布局虽然能够掌握销售的控制权,但问题在于线下销售的需求是否足以大到覆盖运营成本的平衡。同时,线下运营门店的成本太高,在单店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线下门店会成为主要的亏损显然,当前的三只松鼠难以承受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新开1家,闭店56家,截至期末累计85家,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联盟店新开37家,闭店182家,截至期末累计780家,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
“从数据看来,三只松鼠在线下的拓店和实体店运营能力不足,导致业绩不佳,但是成本压力增大,所以只能关闭营业能力差的实体店。”庄帅表示,“线下店的选址、店长培养、团队管理、店内运营和供应链管理对于三只松鼠来说都是挑战。”
三只松鼠则在财报中表示,联盟店变动原因是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和 SKU 缩减对门店客流与产品丰富度带来影响。基于转型战略下对门店策略由过去 的规模化、粗放型扩张转向优质店铺的可持续经营,对现有经营情况欠佳的门店进行主动优化。
迎来阶段性调整
实际上,此次半年报中的业绩承压早在三只松鼠的预期之中。今年4月,三只松鼠在《关于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告》曾指出,“当前公司遇到了业绩规模方面的阶段性盘整,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
该《公告》还指出,公司将加速升级价值链、深度优化供应链、着力延伸产业链。同时,将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从电商向全渠道转型,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转型,重构品牌力、渠道力与产品力。“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推行,公司短期业绩预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称,在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的变革背景下,公司着力延伸产业链,通过自主建设坚果工厂进入二产。
在庄帅看来,“三只松鼠因代工模式暴露出太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其品牌形象受损并影响销售。建设自有工厂强化产品品质是较为正确的战略选择,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与传统食品公司发展模式不同,三只松鼠自创立之初,就优先打造品牌,再考虑线下生产的模式。因其依靠“贴牌代工”模式,三只松鼠也被业内戏称为“零食的搬运工”。代工的弊端在于产品质量监督很难做到位,导致零食品控翻车。
7月25日,一条关于“三只松鼠脱氧剂泄漏致孕妇误食”的迅速登上热搜。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近2500条关于三只松鼠的结果,其中包括吃出异物、产品发霉变质等问题。2021年5月,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标称安徽省芜湖市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分装的开口松子,过氧化值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
财报中,三只松鼠表示,第一座工厂以每日坚果为试点,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产品下线可直发消费者。目前,每日坚果工厂首批规划的两条产线月正式投产。
不过,自建工厂也将承受相应的压力。沈萌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为自家工厂生产出的坚果并非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新品、品质和价格等因素则更为重要。况且即使是自建工厂,如果研发和管理能力不足,一样不能扭转颓势。三只松鼠进行重资产的工厂建设,不如将资源投入新品研发、品管体系建设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