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三地上市”,新交所向更多中概股“抛绣球”
中美监管机构就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合规讨论即将达成共识。按照我们的基准情景,两国在年末前有望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方面对
尽管积极的信号不断释出,但企业仍希望做二手准备。如果同时选择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二次上市”地点,则好比“双保险”,即万一从美国退市,可以从香港和新加坡中选一个地点进行主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港两地上市的短平台哔哩哔哩从“二次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已在5月初获港交所确认,为中概股首例。相比之下,虽然“二次上市”上市手续更为便利,但公司无法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在港交所进行“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则有望获得更多来自内地的南向资金投资。
近两年来,全球交易所的竞争都日趋激烈。由于香港拥有地理位置优势,无疑是中概股的首选“B计划”。
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还宣布落实放宽第二上市要求,容许没有同股不同权架构、业务集中在大中华区的公司到港第二上市,原本须为“创新产业公司”的要求刪除;同时最低市值门槛,公司只需要上市5年兼市值达30亿元,或上市两年兼市值达100亿元,较现行要求为低。新规在2022年年1月1日生效。新交所也不甘落后。除了允许“二次上市”,2018年6月,新交所就已经推出了双重股权架构股份上市规则,与痛失阿里巴巴后寻求改革的港交所类似。
2012年英国曼彻斯特联队有意寻求在新交所上市,希望采用双重股权架构,但当时受制于公司法的相关规则,最终曼联放弃新交所转赴纽交所。
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负责人陈庆此前对
事实上,港交所的流动性可能仍远不及美国市场,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此前也是企业的顾虑之一。陈庆此次表示,“IPO只是第一步,在流动性的支持上面,新交所通过做市商政策和active trader模式,希望能够提升市场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