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的地产“信号”

2022-04-21 14:15:45

  2021年,碧桂园以5230.64亿元的营收位列榜首;万科以4527.98亿元位居第二;中海以2422.41亿元位居第三。期内,营收超2000亿的房企还有龙湖、华润置地;而达千亿的则有新城发展、旭辉、绿城等。

  79家房企的现金流总和,超过1.5万亿。其中,碧桂园手握现金最多,为1813亿元;万科、中海、华润置地的现金也超过千亿,分别为1407.08亿元、1309.56亿元、1067.73亿元。

  48家已发布年报的港股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为5.64%,但地产商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低至1.4%,有的却高达9.71%,后者竟是前者的6.94倍。

  在38家样本房企中,有24家房企总土储“缩水”,占比超过六成。

  地产进入“黑铁”时代,利润比规模更重要。所以房企对拿地更加谨慎,如何把握拿地时机,获取较高质量的土储,也成为开发商的一道课题。

  尽管如此,眼下优质的房企,仍然拥有充足的土地储备,并持续获得增量。

  例如,华润置地今年的销售资源有5278亿元,其中有去年年底库存的2200多亿,还有新增的可售资源3000亿;旭辉今年大概也有3600亿可销售货值。这样的货值体量,以合理的去化率预测,他们将具备良好的销售后劲。

  碧桂园也是如此。该公司截至去年年末,开发项目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299个地级行政区划、1425个区县,项目总数达到3216个。

  整体来看,碧桂园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4846亿元,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3365亿元,合计约1.8万亿元,可维持公司未来3年左右的销售需求。2022年,其预计全年权益可售货量,将在6500亿以上。

  “粮仓”充实的同时,碧桂园的土储分布也较为合理。顺应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碧桂园均衡布局于各能级城市。可售货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5%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圈。

  之所以能实现精准布局,得益于碧桂园“以销定供”的闭环管理,该公司实行的是“集团区域三级”管控体系。也即,集团制定标准及方向,区域进行落地,评审大区顺畅传递集团投资导向,且前置研判项目推进,做一成一。

  眼下,房地产行业融资空间变窄,能稳扎稳打获得优质、足量的土储,才能在后续改善毛利率的同时,为自身提供强大的续航力。

下一篇:瑞信预计合景泰富今年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25%
上一篇:苏州提高首次ibis使用公积金贷款额度:个人最高可贷60万,家庭最高90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