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北京人艺推出新排剧目《长椅》

2022-09-07 21:43:57

  40年前,北京人艺上演的《绝对信号》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由此为我国戏剧创作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北京人艺宣布将于9月19日小剧场戏剧40周年之际,在新建的人艺小剧场推出新排线场,向前辈艺术家致敬。9月7日,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杨佳音,演员于震、辛月等主创亮相发布会。

  
 

  《长椅》对于熟悉戏剧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部前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曾作为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片段被反复排演,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此次,北京人艺新排该剧,力争通过经典文本观照人与情感的复杂侧面,同时更注重将其置换至当代语境,拉近名作与观众的距离,进而充分释放小剧场的沉浸感受。

  
 

  冯远征

  一把长椅,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一段一段的语言碰撞、情感拉锯,《长椅》的故事情境简单但极具戏剧性。

  “这种规定情境中的极致行动,非常考验演员。”导演杨佳音介绍称,在这样的一把长椅上,其实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各种可能。而这样的解读也没有将重点局限在男人、女人,或者中年人的问题上,而是放在人的问题上,从人的角度出发。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的困境,也许是生活的无趣,也许是现实的挤压,生活有的时候是有些没道理的。”导演杨佳音说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寻求生活的真相不是唯一目的,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去给出自己的解释。

  
 

  导演

  为了让这部作品减少时代和文化上的距离感,剧组花费大量时间对剧本进行深入开掘和“本土化”打磨,让剧本的语言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剧中人物的语言。

  不仅重塑了语言序列,还从剧中人物的意图出发,为人物增加语言的行动性,“如果你是他,你想说什么,你要说什么。”导演杨佳音表示。“要让观众看到的是外国戏,但不是外国事儿。”

  虽然将剧本语言做了重新调整,但这种改动又不是完全的本土化,要在保留原作味道的基础上,有一种发生在身边的亲切感,能够让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将剧中的人和事自然带入到现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中。

  
 

  男女主演

  作为北京人艺又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作品,《长椅》中对手戏的表演无疑也是作品最大的看点。

  此次,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于震和辛月共同出演剧中两个角色,俩人不仅是夫妻档,还是舞台上多年的合作伙伴,生活中、舞台上的默契都将体现在这次的创作当中。

  剧中两个人的表演通过紧凑的节奏感,让人时而感到紧张,时而感到滑稽。在环环相扣的剧情,你来我往的试探、周旋、较量,真相与谎言的层层迷雾中,剧情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和荒诞。

  
 

下一篇:西湖大学抗新冠病毒口服药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上一篇:柬埔寨国家银行将首次拍卖国债,票面利率2%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