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红杉争相投资的Tims中国要上市了
投资、红杉中国、钟鼎资本等一线资方。
持有Tims中国 14.9%的股份,红杉持股11.4%,Tims Hortons仅持股8.6%。
为例,微信小程序已成为Tims中国重要的会员入口外,腾讯音乐、腾讯公益平台、腾讯电竞还经常与Tims中国联动。
众多投资者看好Tims中国,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钱景”。
饿了么发布的《2022中国咖啡产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3817亿元,同比增长27.2%。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图源:饿了么
在此背景下,众多咖啡企业都开始给资本市场讲“此前渗透率低咖啡成瘾”的闭环商业故事。
事实上,透过瑞幸咖啡的财报,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咖啡行业确实已经今非昔比。2021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非美国会计准则下Q4 运营亏损为2360万元,对比2020年同期3.69亿元的亏损,已有实质性的改善。
在资本的助推下,Tims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初入中国市场时,Tims中国十分谨慎,定的目标是“10年开出1500家门店”,而近两年,Tims中国的目标已经变为了“2026年增加到2750家门店。”
刻意追求高增速的同时,Tims中国陷入了亏损怪圈。招股书显示,2019年30元之间,低于星巴克的价格带,贴近“性价比”。而在渠道上,Tims中国也试图通过加油站扩大规模。
图源:德勤研究
2022年7月,Tims中国宣布将与中石化易捷旗下易捷咖啡合作,在部分易捷咖啡门店开设小型Tims咖啡店,并开发联名即饮咖啡,在易捷便利店销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石化易捷便利店数量为2.82万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便利店机构。
和中石化易捷合作,也有可能Tims在加拿大的快速扩张之路,并极大地提升Tims中国的品牌声量。
咖啡市场已杀成“红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发展空间的市场就有竞争。
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红利,不仅让Tims中国一家企业垂涎三尺,也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
星巴克和瑞幸两个“出圈”的品牌不必多说,M Stand、Manner、%Arabica、illy coffee等新晋品牌也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扩张。
以主打“生活美学”的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为例,2021年公司接连拿到A、B两轮融资。B轮融资后,M Stand的估值已达40亿,较A轮融资翻了近6倍左右。
M Stand融资历程。图源:企查查
除此之外,茶颜悦色、中国邮政乃至运动品牌李宁都对咖啡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开始尝试挤入咖啡赛道。8月底,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过去两年,麦咖啡品牌成长迅速,门店数量由约800家扩展至近2500家,预计2023年,麦咖啡将新增约1000家门店。
由此来看,Tims中国接下来成长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杀成“红海”的咖啡行业,找到渠道层面的锚点。
反观Tims中国,目前在渠道上则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其想通过加油站渠道的布局,复刻加拿大市场的成功,但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以及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加油站并不是消费者消费的热点区域;另一方面,依照Tims中国CEO卢永臣所言,Tims中国“主攻一二线城市、高流量购物中心、写字楼”,那么后者则需要和瑞幸、不眠海和Manner等品牌直接竞争。
从价格的维度考虑,Tims中国主打高性价比,避免和星巴克、Costa Coffee正面竞争,但是在中国市场,主打高性价比的咖啡品牌也不少。
瑞幸咖啡本身定价就不高,再加上各种红包、优惠,单杯价格还不到20元;新晋品牌“不眠海”借助便利蜂的优势,在全国已拥有600家左右门店,单杯拿铁售价只需8元;在全国有超过10000家门店的蜜雪冰城2020年开始进入咖啡市场,其在北京地区销售的美式咖啡5元/杯,拿铁7元/杯。
蜜雪冰城咖啡产品。图源:美团APP
目前,Tims中国主打“咖啡+暖食”,其中咖啡包括浓缩咖啡、拿铁等,暖食包括农夫卷、贝果等,这正是Tims在加拿大的产品策略,但这套策略在中国似乎也遭遇水土不服。
从美团的评价来看,确实不少消费者抱着打卡的心态打卡Tims中国门店,但消费者对后者的“咖啡+暖食”产品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可以说,如何在品牌尚且具备一定话题性的背景下,探索出足够有粘性的产品,是现阶段Tims中国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总而言之,虽然已经成为咖啡市场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但是不论是横向对比渠道,还是纵向对比产品,Tims中国都缺少足够殷实的护城河。在此背景下,即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Tims中国或许也难以成为咖啡赛道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