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上半年惨淡收场:八成利润下滑,55家亏595亿
上半年,万科、绿地、碧桂园、保利、中海、龙湖、华润置地、绿城、招商蛇口、金隅集团,分列营收榜TOP10,但其中只有万科、保利、龙湖实现营收、归母净利双增,余者均有指标下降。
都说民企生存不易,但国资房企的生存状态,也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不久前,朱荣斌在论坛上谈到,“目前行业内民企问题比较突出,但分析问题不应只局限在民企,也要看到部分国资背景房企的风险。”
从这届国资背景房企的中报数据中,也可验证朱老板的结论。
万科2021年的净利润,出现了上市31年以来的第三次下滑,甚至腰斩。除了疫情、毛利率降低等因素之外,还因为它顺带把部分项目、个别股权投资等,进行减值。
此举为后续的业绩增长消除了隐患。今年上半年,万科果然如愿实现了净利润止跌。郁亮也不用道歉了,期内万科收获了122.2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6%,算是万绿丛中少有的红点。
而营收规模排名第二的绿地,则有所不同。其营收、归母净利则同比双降,降幅分别为27.64%、48.98%。这家横跨房地产、基建业务的上海国资企业,在业务经营、流动性上依然面临一些考验。
其实,就算是央企阵营,也并不能完全“免俗”。
“保三争一”的保利发展,仍是央企老大哥,它期内实现营收1107.63亿,同比增23.1%;实现归母净利润108.26亿,同比增5.11%。在央企队列中,它与五矿地产、大悦城地产,都是为数不多增收又增利的房企。
除此之外,素有利润王之称的中海、变得较为进取的华润置地、成为纾困主角之一的招商蛇口、拥有发展“双曲线”的金茂,净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中交地产仅获得了0.84亿的归母净利,却要承受47.87%的负增长率。
已发布中报的11家央企上市平台,其归母净利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57.6%相比,虽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绝不轻松。
央企地产人也不得不承认经营方面的压力。华润置地首席财务官郭世清表示,今年经营性物业承压还是比较大的,全年来看,经营性物业相比正常年份可能要弱一点。
中海颜建国也直言市场短期承压,当前的市场处于上下半场的转换期,转换期需要一段时间,包括行业出清,过程相当复杂,也是比较惨烈的。
利润保卫战
地产进入薄利时代,房企该如何稳住利润?上哪儿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开发商赚利润,无非是两个基本元素:成本和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就能形成利润。不要觉得这个公式很简单,但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最终有效的一般都是那些最基本手段。
在眼下艰难的房地产市场上,对开发商销售能力的挑战,以及对销售动作的铺排,有了更高的要求。
万科总裁祝九胜透露,今年万科整个销售专项行动,有四个方面的动作,一是提升佣金结算的速度;二是调整销售激励政策;三是整合自身的销售力量;四是进行销售能力的短期培训和提升。
除了提高收入这个因素以外,对于开发商而言,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成本管控,特别是土地成本控制。尤其是在当下房地产企业容错机会越来越少,精准投资非常重要。
连续看能维稳利润率房企的财务报告就能发现,土地获取的成本其实不是太高。上半年,龙湖集团龙湖共获取了17宗土地,平均溢价率只有5%,其中有一半是0溢价。同期,越秀地产通过非公开竞争方法获得的土地占比达到55%,有效控制了土地成本。
成本全面抓,不仅拿地端要精准控成本,内部管理也丝毫不放松。随着土地红利、金融红利消失,房地产行业进入到管理红利时代,对标制造业,更加重视“向管理要效益”。
有“利润之王”称号的中海,除了低融资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其超强的成本管控能力。中海管理层在今年半年业绩会上表示更看重净利润率,将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使利润率能够在行业保持引领水平。诸如,中海的员工打印纸张时必须双面打印,中午休息时全面熄灯,员工文具发放严控,下班关闭所有电器电源等。
此外,销管费用作为直接影响当期损益的重要变量,成为各大房企开启精细化管理、实现提效的一大抓手。保利、万科、金地等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自建APP或者小程序,打造科学敏捷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实现降本提效和精细运营管理。
最后,以“提质增效”支撑开发业务的同时,注重配置资源开展多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房企也将目光转向了利润率更高的新风口——代建领域。
不久前,“代建第一股”绿城管理发布中期业绩,实现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加16.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33.4%。期内,商业代建毛利率49.7%,政府代建的毛利率42.2%,其他服务业务毛利率83.6%,利润率远高于地产开发,令一众地产商羡慕不已。
加之当下,随着三道红线、预售资金监管等制度的深化,使得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的暴雷房企逐渐增多,在行业出清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不良资产亟需处理,这也为代建增添了广阔空间。据乐居财经统计,目前发展代建业务的品牌房企已超过40家。
眼下,房企们战战兢兢地熬过了上半年,那下半年的盈利情况是否会有所好转?有地产老板认为,2022年上半年,是房企最惨的半年报,但也可能是最好的半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