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收支撑盈利韧性,青农商行上半年稳赚17亿

2022-08-30 19:30:39

  作为上市农商行中的TOP3优等生,青农商行今年上半年依然表现不俗。

  8月26日晚间,青农商行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在营业收入略降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归母净利润5%以上的增速,总金额达到17.49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有青农商行加大普惠金融、绿色支持等服务实体经济的努力,也有数字化赋能、大零售战略的成果。

  规模的扩张、业务的升级,都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撑和强大的风控能力。今年上半年,尽管疫情反复、地产调控等影响还在持续,但青农商行的不良率明显改善,风险敞口进一步压缩,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

  2022年是青农商行改制成立的第10个年头,期间该行服务本土的底色没有改变,支农支小和助力城市发展的方式却不断升级,下一个十年的蜕变值得期待。

  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疫情反弹冲击中,各银行都面临着多重考验。

  从数据来看,在行业整体净息差收窄的趋势下,青农商行的利息净收入也有一定回落,进而带动营业收入出现了3%左右的小幅下滑,但总金额依然稳定在53亿元以上。

  这也进一步彰显了青农商行的盈利韧性。因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及时“补位”,上半年青农商行依然实现了17.4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5.08%,创出半年度盈利新高。

  事实上,面对行业环境的变化,青农商行一直在积极求变,一方面进行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削减开支、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因为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支出同比减少,青农商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了9.39%,总金额达到3.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100万元,这也成为该行能够保持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

  而这一出色表现背后,离不开青农商行“三驾马车”——零售金融、公司金融、资金业务上的转型升级。

  尤其在零售金融方面,青农商行通过搭建“金融+政务”服务场景、发力代发类业务等,撬动常态化资金流提质上量,强化平台获客能力,持续丰富个人存款增长的源头资金。截至今年6月30日,该行个人存款余额为1838.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5.5亿元,继续占据青岛市辖内个人存款规模占比和新增占比首位。

  贷款方面,青农商行面向新市民推出的“幸福E贷”等多元化产品结构和“线上+线下”、“城市+农村”、“贴息+担保”的模式,加上零售客户经理通过“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和月度例会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机制,个人贷款余额实现了6%以上的增幅,总金额686.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39.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农商行在银行卡业务上的创新大大增加了用户粘性和吸引力。一方面,该行全面升级了信用卡APP,实现银联二维码主被扫功能,在信用卡APP实现信用卡消费、还款、查询、密码管理、自扣管理等功能,聚焦出行“惠”场景的“行”主题信用卡、全程数字化的发卡流程都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已经发放各类信用卡29.33万张。

  另外在理财业务方面,在全面净值化转型的基础上,该行已经形成悦享添利、悦享活钱包、悦享添盈、悦享增利、悦享丰利、悦享鑫利、创富智享、创富钰享、创富优享等9个系列六大类别的净值型产品体系,且荣获多个行业奖项。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理财存续产品余额为371.15亿元,规模较去年年末进一步提升。

  青农商行不断在让利实体、扩大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出努力。中间业务收入的强劲支撑让其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底气。

  这一点在该行公司金融业务上体现最为明显。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对公贷款余额为1578.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49.90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371.94亿元,服务户数达5.38万户,普惠金融服务面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支农支小、服务本土是青农商行成立的初心,也是一直以来业务发展的底色。今年上半年,该行积极融入了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自年初开始全面开展“公司客群提升建设年”活动,引导全行上下围绕实体企业客群“增户扩面”战略目标,重点拓展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绿色企业、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客群。

  比如,青农商行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构建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风险共担机制,推出“专精特新贷”“园区贷”等无担保信用贷款特色产品,上半年授信惠及6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与近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关系;还开办了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的系列质押贷款业务;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该行则发布了“丰收e宝”“丰收e贷”“乡村振兴信用卡”等普惠金融产品。

  而面对疫情的反复,青农商行一边创新产品和服务,一边一如既往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助企纾困方面,针对物流运输等因疫情暂时遇困的行业企业,青农商行在上半年推出了“畅流贷”等针对性金融服务,并主动减免服务收费、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在确保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的同时,全力做到应贷尽贷快贷。

  截至今年6月末,青农商行共计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2430.32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了104.71亿元,增幅4.50%,其中净额2343.68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4.80%,占总资产比例进一步提升0.81个百分点至52.76%。

  作为青岛市内网点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泛的银行,青农商行在青岛地区的贷款占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达到93.65%,服务本土的特性进一步凸显。

  青农商行于2012年6月改制成立,至今已经走过整整10个年头,期间资产规模实现了多次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4442.1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20%。

  在业务不断拓展过程中,青农商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也不断完善,保证了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尽管市场利率下行、让利实体经济等已经给行业贷款收益率带来一定压力,但从数据来看,青农商行在压缩高风险资产规模方面并未“手软”。

  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为例,该行在今年上半年继续控制相关领域的信贷规模。

  一方面,该行将房地产业的对公贷款由302.28亿元压缩至273.69亿元,占比也由去年年末的19.77%降至17.33%,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则相比去年年末下降了1.6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该行继续支持个人合理住房需求,保持了个人住房贷款的稳定提升,但占比稳中有降。

  整体看贷款质量,因为加大了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同时强化贷款质量管理,该行不良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五级贷款分类中关注类、次级类、损失类占比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72%,较去年年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除房地产行业外,批发和零售行业不良率也有近2个百分点的下降;拨备覆盖率为220.03%,高于监管标准。同期,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为信贷业务的拓展提供坚实的安全垫。

  自成立以来,青农商行打出的品牌定位一直是“服务‘三农’主力银行、城乡统筹主办银行、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城乡居民贴心银行”。站在改制成立十周年、A股上市三周年的新起点上,青农商行将会走向何方?

  “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国内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依旧复杂,但是本行前期系统性深层转型的成效正在不断显现。”该行在半年报中写道。

  在战略目标上,青农商行始终追求的是“打造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面对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该行也一直是走在创新前沿的农商行代表。

  经过两年多的布局与建设,该行已经完成客户营销、数据治理、大数据平台、数据整合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在数据中台的实践探索中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多个数字化成果被应用到千家万户。

  比如今年上半年,通过强化科技赋能,青农商行推出“社保e贷”“畅流e贷”等纯信用线上系列产品,有效增加了信贷资金触达和供给;在支农支小层面,青农商行全国首创的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就颇具亮点,充分满足了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未来十年,也是青农商行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十年,在“科技兴行、数据驱动”的战略指引下,在金融科技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下,青农商行如何用数字化进一步赋能下沉市场将更加值得期待。

下一篇:助力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成立“领航方阵”
上一篇: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将继续履行向他国供应天然气的义务,除制裁外没有其他妨碍因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