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卖烩面、和气桃桃卖拉面....新茶饮品牌们打算进军面食赛道了?

2022-08-26 15:06:33

  还有厦门小眷村,今年年初也出过一款烧仙草拉面奶茶,将芋泥做成面条,与烧仙草、荷包蛋、红豆、海苔等料混在一起,与奶茶一起吃,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喜爱。

  就连火锅品牌都逃不掉这股“奶茶面条风”。今年武汉的卤校长重庆火锅也推出一款抹茶味的拉面奶茶,砂锅装的奶茶,加上软糖味的荷包蛋以及珍珠、烧仙草等各种小料,简直可爱到爆。

  在小红书上搜“奶茶面条”,相关笔记已达到了3万篇,抖音上相关的“拉面奶茶”线万,其中仅和气桃桃的“一口入魂拉面奶茶”相关播放量就达到了超900万,可见相关热度。

  02

  从粥品到面食

  奶茶小料进化史

  这些奶茶品牌是突然疯了吗?莫非是觉得茶饮赛道太内卷了,打算“破卷”而出,进军面食赛道?

  其实,这种奶茶“面食化”趋势并不是无迹可寻,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征兆,只是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奶茶粥化”、“奶茶甜品化”。

  1983年,春水堂的泡沫红茶在台湾红火两年之后,创始人刘汉介开了第二个脑洞——光喝茶没意思,要是在茶里加点什么吃的就好了。于是召集员工集思广益。

  1987 年,四维店店长林秀慧突发奇想将自己最爱的小吃——粉圆混入冰奶茶中。至此,第一杯珍珠奶茶诞生,也为奶茶这个品类开启了加料思维。

  2007年,CoCo进入大陆,其行销总监洪嘉谦发现,豆花里面会加很多不同的料,比如三色豆花。于是,摒弃了过去在奶茶里加珍珠、椰果等单一材料的固定思维,开启了奶茶小料复配时代。

  同一年的上海,悸动烧仙草诞生,凭借着“半杯都是料”的小料复配思维,产品价值感飙升,品牌迅速爆红,成为当时茶饮赛道最大的细分品类黑马。

  从这个层面来看,奶茶“面条化”本质上不过是将原本大部分圆形、方形的小料做成了面条形状,并没有脱离奶茶的“加料思维”,本质上奶茶小料形态上的创新。

  不过,因为其小料做成了让我们想不到的“面条”形状,本身话题度非常强,颜值又适合拍照打卡,这才很快出圈成为了时下的爆点。

  03

  奶茶“主食化”

  会成为茶饮下一波潮流吗

  梳理奶茶整个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整个奶茶发展史,内核就是一部“加料史”。

  随着奶茶赛道的不断竞争发展,曾经备受部分消费者诟病的“奶茶粥品化”、“奶茶甜品化”后来都成为了新茶饮赛道创新主流。

  那么,类似于奶茶面条这种形式的奶茶“主食化”,会成为当下茶饮赛道的下一波新潮流吗?在餐饮O2O看来,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两个:

  1、不符合当下市场消费趋势

  虽然奶茶面条之类的产品,看起来颜值爆表、噱头十足,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点赞量也超级高。而且,本身产品看起来也非常“顶饱”,价值感很高,但并不符合目前消费降级之下的茶饮赛道趋势。

  当时的茶饮品牌们为何“疯狂加料”?甚至在各种小料上做、搞花样呢?其实核心目地有两个。第一:推出新产品,创造品牌壁垒;第二,加价,即提高单品售卖价格。

  正所谓一时加料一时爽、一直加料一直爽,当奶茶品牌在茶底、口味等层面已经卷不动了,各种创新的小料便成为了创新的捷径。

  况且,一杯普通茶底的奶茶,加上血糯米、波霸、布丁、芋泥甚至冰激凌、奶油等料以后,价格有时候甚至可以翻一倍。

  即便是一杯普通的珍珠奶茶,如果在珍珠这个小料上创新一番,价格也可以高上不少,比如喜茶的焦糖波波奶茶,就比普通的珍珠奶茶价格贵了近一倍。

  众所周知,一家奶茶店的营业额是由销售和客单价决定的。小料,恰恰发挥了提高客单价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价值感,让消费者觉得超值,品牌们何乐而不为呢?而奶茶面条作为奶茶粥化的升级版本,产品价格自然更不低。

  以当下最火爆的和气拉面为例,作为和气桃桃推出的新款网红产品,和气拉面以布丁做拉面,配合芒果小料,底下再搭配椰奶做底,看起来颜值超高,但同时价格也高。餐饮O2O搜寻其点单小程序发现,目前官方标价32元,几乎是品牌其他产品的1倍。

  ​

  在这个消费者开始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消费降级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是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茶饮品牌都在接二连三降价,奶茶面条这种价格“走高”的产品,显然不符合当下时代趋势。

  而且奶茶“疯狂加料”时代已经渐渐远去,随着茶饮赛道内卷加剧以及社会经济层面的变差,当下茶饮赛道的品牌们不仅不再疯狂填料,甚至开始了“减料”态势。

  新茶饮们正从“甜品化”、“粥品化”往更平价、更少料的“清爽化”方向发展。今年,不管是奈雪还是喜茶,都推出了一系列“清爽系列”产品。

  2、改变了茶饮“喝”的属性

  何为茶饮?茶饮二字无论拆开还是合起来看,都属于饮品行业,本质还是“喝”。

  为什么新茶饮推出后,会快速成为餐饮热门赛道,受消费者喜爱?而当下类似的甜品赛道,却并没有呈现爆发态势?

  核心原因就在新茶饮的“便捷”属性,拿在手上,随走随喝,方便得很。甜品却不能做到,因为很多甜品都是碗装的。

  但奶茶面条产品的食用形式和业态,却超出了茶饮本身整个模式。

  以典型的和气桃桃为例,使用方法就是先吃拉面再喝椰子汁,或者也可以混在一起吃。但不管怎么样食用,都多了一个用筷子吃的过程。

  从“喝”变成“吃”,虽说能够短时间内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也增加了奶茶的颜值,为品牌带来大量的客流。但产品本身的便捷性降低了,变得跟甜品一个样,长期来看很难成为茶饮赛道主流。

  反而是火锅等+茶饮的餐饮品牌,很适合将其作为亮点添入。

  总而言之,在餐饮O2O看来,奶茶“加面”或许很适合作为茶饮品牌的引流爆品,但很难成为茶饮赛道的主潮流。未来的茶饮赛道,更大可能是回归茶饮本质,走向“更少料、更清爽”方向。

下一篇: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信息通信行业迎来绿色升级
上一篇:中国INE原油期货主力刚刚刺穿790.0元桶关口,最新报792.0元桶,每日图表涨0.09%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