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700只个股下跌,破发潮再袭!两行业成重灾区;知名学者刘姝威呼吁:救救柔宇!

2022-04-13 20:10:12

  龙王

  今日三大股指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沪指跌0.83%,深证成指跌1.6%,创业板指跌2.25%。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700只个股下跌,成交额873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31亿。
 

  
 

  看着这行情,有人可能要感叹:炒股炒不好,只有寄希望于打新了。事实上,今年以来,破发潮越演越烈,“打新者”的心态也面临崩盘。

  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2年以来,A股共有97只新股上市,仅首日破发股即达25只,而2021年上市的524只股票中,也仅有22只首日破发股。也就是说,今年不到四个半月,新股破发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资本界的悲欢也许有相通之时,担任独董的知名学者刘姝威今日在其个人微信号上发文呼吁拯救柔宇科技,发生了什么?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13日,A股今年共有95只新股上市,其中,深市主板6只、创业板40只,沪市主板10只、科创板32只、北交所7只。按最新收盘价计算,52只股票已经跌破了首发价格,占比超过一半。

  而在破发新股中,思林杰、天岳先进、首药控股、亚虹医药、迈威生物等多只股票价格已接近腰斩,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股价已经跌去了60%。

  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97只股票中,25只首日破发,占比超过25%,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上一次的高破发率出现在2011年-2012年,2021年上市的524只股票中,也仅有22日首日破发,今年前4个月的破发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数据显示,24只股票中,16只为科创板上市股票,占比67%,另外8只为创业板上市股票,占比33%。半数的首日破发新股,是在今年3月份上市,当月一共有37只股票上市,首日破发占比超过30%,而且高度集中在3月份的下半个月。

  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5家企业,主要是科创板上市,而且3家是4月份刚刚上市的企业。

  其中,迈威生物上市首日跌30%,4月12日上市的海创药业跌30%,两家均为生物医药企业;翱捷科技跌34%,这是一家芯片企业;4月8日上市的普源精电上市首日跌35%,投资者中一签亏1万;同样是昨日上市的唯捷创芯首日跌36%,这也是一家芯片企业,投资者依旧中一签亏损上万元。

  4月11日以来的3个交易日,虽然仅有6只新股上市,但4只却在首日破发,而瑞德智能、金道科技,上市首日也只上涨了5%、18.62%。

  生物医药和芯片制造是首日破发的两大重灾区。

  今年以来,有11只医药股上市,其中6只破发,占比超过半数。不少药企已经出现了估值倒挂的情形,由此也吓退了一帮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

  比如,3月23日上市的首药控股,2020年9月完成了6500万元第三次增资,新增股份由嘉兴领启、春霖投资认缴,对应增资价格为45.41元/股,投后估值为50.65亿元,而目前市值仅35亿元,股价为23.68元/股。

  事实上,从2018年底开始直到2021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已经走牛两年半的时间,直到去年下半年进入回调状态,板块行情剧烈波动。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经理张弘说,2010-2015年和2016-2021年,是两个医药行情的牛熊轮回,第一轮中的医药股行情源于医院建设大投入,医保快速扩容;第二轮中的医药行情源于中国接轨世界,中国的创新药开始走向世界,消费升级涌现了大量的公司。

  现在可能处于第三轮医药牛熊周期的开始,市场都在寻找方向,不管是历史纵向对比,还是国际横向对比,医药都是一个会长期跑赢GDP的行业。接下来的五年,一定还能够出现很多好的投资机会。

  除了生物医药外,芯片制造也是破发的重灾区之一。

  本年度,16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股,7只破发,占比44%,其中,有4只为芯片股,事实上,今年前4月,总共就上市了4只芯片股,全部首日破发。

  科创板上市受阻后,担任独董的知名学者刘姝威也开始为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发声,呼吁政府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缓解其资金短缺。
 

  
 

  据天眼查,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曾是深圳明星企业,被视为柔性屏“独角兽”,备受投资机构青睐,曾获IDG资本、深创投、中信资本、越秀产业基金等投资,据市场估算,柔宇科技估值一度高达500亿。

  柔宇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为刘自鸿,目前持股约38.6%,刘姝威在该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资料显示,除了柔宇科技,刘姝威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万科、格力电器等公司的独董。

  但过去几年间,柔宇科技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逐年扩大的净利亏损、严重吃紧的现金流、大幅攀升的应收账款,都为其发展蒙上一层阴霾。

  冲A之时,柔宇科技的百亿募资,半数计划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12月底,柔宇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拟募集资金144.34亿投向柔性前沿技术研发等项目,其中,7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仅两个月后,2021年2月,该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为撤材料。

  申报IPO之前,柔宇科技三年间亏掉了22亿。2017年-2019年,该公司营收逐年攀高,但增收不增利,净利润亏空逐年扩大。

  据公司披露数据,2017年-2019年和2020年1-6 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 万、1.09亿、2.27亿和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8.02亿、-10.73亿和-9.61亿。

  对于持续亏损,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存在持续亏损并将面临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等风险。

  同时,柔宇科技的现金流吃紧、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上述时段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亿、 -6.12亿、-8.12亿和-3.86亿。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应收账款0.9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逾八成。此前三年,该公司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占年度营收比重约四成。

  “柔宇科技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时,公司已经出现资金短缺。”4月13日,刘姝威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政府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缓解其资金短缺。

  数据显示,2012年5月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该公司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刘姝威在中称,2016年10月柔宇科技开工建设深圳坪地工业园,该项目投资支出占总现金流入的65.7%。此外,资金还用于研发和运营开支、薪酬福利支出等。由于柔性屏产线年投产,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柔宇科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柔性屏产线无法正常运转,也无法进行持续的研发工作。

  “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虽然掌握技术,但对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刘姝威还在文中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多位柔宇科技的员工对表示,公司各个部门从今年3月底陆续发出通知,清明节后开始放假,时间为三个月,部分月份更是以最低工资标准结算。

  
 

  柔宇科技南山总部办公室前台

  针对“员工放假三个月”一事,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随后对表示,“科技创新需要更多正面的力量”,并向转发一则“澄清

下一篇:史上空前!中国运-20连续三天向塞尔维亚运送“常规军事物资”
上一篇:俄联邦委员会主席:不会对离开俄罗斯的外企资产实施国有化措施tan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