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欣天冲刺IPO 港股又多了个海底捞?

2022-01-14 15:11:39

   中国最大海鲜餐厅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QiXin Tian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已于近日递表港交所主板上市,招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将成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七欣天正式成立于2006年,按2020年收入和餐厅数量计算,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占高度分散的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市场份额的1.2%。自成立以来,七欣天主要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已于江苏省的各线城市经营超过100家餐厅。

   根据以往业绩,七欣天几乎全部的收入均来自餐厅运营与外卖业务。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税前利润达到1.17亿元和2.39亿元,总收入分别达到12.85亿元和14.26亿元。(图片来源:七欣天招股书)

   七欣天的业务模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0年收入计,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饮企业,市场份额达到1.2%。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该公司餐厅经营利润率为26.8%,高于中国餐饮市场平均15-20%的经营利润率。

   从业务模式来看,七欣天主要收入来源仍来自于餐厅运营,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同行一致。从招股书来看,七欣天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

   1、供应链管理:公司已建立一整套自营综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形成食材与配料供应的标准化,使采购成本下降,并支持及加速餐厅网络的扩张。七欣天在上海、南京及晋江拥有三个在营仓储中心,并且于杭州租赁了一个仓库,其预期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运营。招股书显示,活蟹从仓库运送至餐厅的损耗率低于5%,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海鲜行业平均损耗率超过10%。

   2、低温保鲜技术:公司于2016年开始就海鲜的低温保鲜技术进行研发,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该技术可将海鲜保存时间大幅提高。该项技术令七欣天得以于海鲜价格较低的期间囤积海鲜,以降低海鲜供应量及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对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并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3、独特用餐体验:七欣天通过「一锅两吃 」吃法满足消费者各种用餐需求及偏好。消费者吃完秘制炒蟹可进一步选择在一个可随意搭配的火锅中涮食各式食材。由于顾客享用秘制炒蟹时一般需双手佩戴手套并使用特别工具,这也打造了沉浸式的海鲜就餐体验及社交场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1年9月30日,消费者在七欣天就餐的平均时长约为90分钟,高于一般少于60分钟的餐饮行业平均水平。

   “海底捞”的故事还能打动市场吗?

   七欣天上市让人想起2018年海底捞IPO的热闹景象。但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餐饮市场已不复往日光景,七欣天的“同行们”股价也表现疲软,海底捞、呷哺呷哺在2021年分别下跌70%和65%,恒生指数同期跌幅达到14%。(图片来源:Wind)

   此外,毛利率达到63%的捞王也预计于2022年登录港股,在餐饮业整体估值受疫情冲击下滑的背景下,七欣天上市后的股价面临较高不确定性。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餐饮行业高度分散,于2020年全体系销售额排名前五的经营者约占市场份额的3%至4%。到2020年年底,中国餐饮行业有约700万家餐厅。中国火锅餐厅市场在食品质量及一致性、性价比、环境及服务、地段、优质食材的稳定供应以及员工培训程度等方面竞争激烈。

   受新冠疫情影响,七欣天截至2020年1月1日的180家餐厅于2020年暂停堂食服务,暂停时间大部分通常为20至40天。此后,公司已恢复运营,于2020年6月,已将业务运营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由于疫情间歇性复发,七欣天已关闭位于山东省、天津市及安徽省的12家餐厅。

   同其他依赖于线下门店的餐饮店一样,七欣天未来业务也面临扩张伴随的成本上升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门店扩张计划延误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增长策略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而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员工工资支出上涨,也将削弱公司未来的利润率增长空间。

下一篇:港股2022年新股前瞻:挣脱逆境重生
上一篇:集邦咨询:宅经济效应退场,预估2022年笔电出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