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欧盟撒钱救“气”之路:大力补贴天然气市场 但悬崖前难勒马
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捷克共和国正在草拟紧急干预选项清单,并预计将在本周五的能源部长会议上讨论。
此外,捷克也建议修改欧盟早先的碳市场规则,比如出售一些已从市场撤回并保留下来的碳排放许可证,以增加电力供应,来降低电价。
另一方面,捷克提出的救援计划中也提到应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实施天然气资源的协调,这可能比欧盟国家各自为政更为统一和有效。
但此前波兰在减少天然气使用量的倡议中就曾直言不讳道,波兰不会与其它国家共享天然气。大难临头,波兰将优先维护自己的利益。
欧盟虽然努力自救,但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意大利游说团体Confindustria上周警告,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意大利面临经济地震。而今年,意大利已经拨款超过500亿欧元来减轻能源对消费者带来的压力,但这笔钱似乎没溅起什么水花。
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飙涨了400%,电力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结果是欧洲制造业大受打击,钢铁、玻璃、陶瓷和造纸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很多都因生产成本过高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更悲观的是,政府撒钱却改变不了能源短缺的困境。解决困境最重要的是,欧洲能不能在剩余的时间内在全球市场找到足够多的天然气来维持冬季的供应。
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大宗商品高级助理Jacob Mandel表示,欧洲很难获得额外的天然气供应,由于俄罗斯是主要供应商,想要完全替代极其困难。
“目前用液化天然气进口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空间很大,但是当天气转冷且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需求回升时,欧洲就只能进口到有限的液化天然气。”
而现在,主要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也在控制对欧盟的出口,比如美国只在口头上关切,却要求液化天然气厂商优先保证其国内供应。
找不到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的替代品,欧盟市场天然气、电价将继续上涨,民众生活成本继续增加,对政府不满增加强烈;而政府则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支持消费者,又可能造成新一轮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