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热门品类深度洞察,餐饮老板经营必看!
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数据梳理02.
1.餐饮行业持续洗牌,餐企连锁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餐饮市场的持续洗牌下,餐企的连锁化进程在逐渐加快。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品牌平均门店数量整体有上升趋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品牌本身的品牌力不强而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或是由于部分品牌逆势扩张,实现了门店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2.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开启精细化运营新时代
在餐饮领域,餐企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有5个重要的方向,包括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扩张和数字化营销。
头部餐饮品牌走在了数字化转型的前列。比如,奈雪的茶在数字化转型层面就有亮眼的表现,早在2020年,奈雪的茶就积极组建技术团队,自行研发出集成信息平台Teacore。通过该平台,奈雪的茶实现了不同管理板块信息的互通,简化了业务流程、改善了运营效率。
3.商场红利渐退,社区门店成选址新方向
疫情之下,各地购物中心的客流受影响较大。进入2022年,全国购物中心的日均客流总体水平仍呈下降趋势。 数据表明,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1.7万人的峰值降至 2022 年第一季度的1.36万人。此外,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的环比降幅不断扩大,2022年第一季度环比降幅达到了13.0%。
4.茶饮品类粗放式发展面临终结,精细化运营迫在眉睫
在品类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期,市场空白相对较多,这个阶段中规模就是影响力。基于“小、快、灵”的优势,茶饮品牌争相跑马圈地,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加盟管理、供应链建设等方面都相对欠缺。
当赛道参与者快速增加,竞争随之加剧, 继续沿用粗放发展阶段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已明显过时。 茶饮品牌的内功跟不上扩张速度会带来诸多隐患,这也是近两年茶饮品类各种问题频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茶饮品牌后续突围可重点夯实品牌内功,朝着更为精细化的运营模式升级进化。
5.咖啡品牌逐步下沉,大众化、平价化趋势明显
我国咖啡市场上多种模式和业态并存发展,但竞争战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据红餐大数据, 2021年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在全国咖啡门店总量的占比已达到56.3%,门店分布相当密集,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存量竞争特征。鉴于此,很多咖啡品牌开始尝试布局下沉市场。
曾几何时,现磨咖啡作为“精英饮品”的代名词,价格不算亲民,但随着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以小店模式为特色的新兴咖啡品牌的崛起,以及像幸运咖、湃客咖啡这类经济型咖啡品牌逐渐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咖啡的人均消费逐渐被拉低, 咖啡正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平价化。
红餐大数据显示,从人均消费区间来看,目前现磨咖啡主要以中低端消费为主,人均消费10~30元的咖啡品牌占比为30.9%,人均消费31~50元的咖啡品牌占比为35.6%,而人均消费在50元以上的品牌占比仅为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