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艺术街区、农场、艺培……老旧厂房改造不只创意园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老厂房失去了其原有用途,长期空置浪费土地资源,推倒重建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和大量材料资源的消耗,改造升级变成资产盘活的一种有效手段。
国办在《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也指出: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
那么,在国内外老旧工业区、厂房改造上有哪些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叮梆精选了8个案例,从不同角度看老旧厂房改造的多元可能。
01
哥本哈根CopenHill垃圾焚烧厂
城市绿色体育公园
秉承着“享乐主义范畴内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占地41000平方米的哥本哈根CopenHill垃圾发电厂被打造为城市绿色体育公园。项目内是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当地居民 400,000 吨的垃圾,为 15 万住户提供电力和集中供暖。
屋顶根据“丹麦人热爱滑雪,但这里地势平坦、多雪却没有山”的情况,打造了一个400m 的屋顶滑雪场,此外还包含一个适合漫步的公园以及咖啡店、酒吧、健身房等。
立面则打造了一个高 85m、宽 10m 的世界最高的人工攀岩墙,为当地居民带来最放松的游玩体验。此外,屋顶还是城市内最高的观景平台,可一览整个城市的风景。
CopenHill 的出现打破垃圾焚烧厂仅仅作为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固有认知,也表明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不仅应该对环境友好,而且要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快乐”。
02
芝加哥“鱼菜共生”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市集
美国芝加哥南区一座肉品处理工厂,因不敌时代的潮流黯然落幕后,被开发商改建成为了“鱼菜共生”都市垂直农场,平日是提供健康有机食材的园地,而在假日,它又摇身变为与周遭居民分享、同乐的农夫市集。
将工厂改造为“鱼菜共生”都市垂直农场,开发商是希望透过都市垂直农场的生产模式,缩短各大城市内的食物里程,并藉由提供价格亲民的有机食材、食品,让都市人吃得更健康。
工厂内部建立了一套非常大型的“鱼菜共生”系统,用于养鱼、虾和种植各种农作物,周边的许多空地,被充分利用开发成一块块的小菜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周末这里则开放给周边群众摆摊售卖自己的小商品,吸引顾客的光顾。
此外,在占地约2600坪的厂房空间内,除了鱼菜共生系统外,还引入了14间诸如烘焙坊、啤酒酿酒厂、制茶工坊等精致手工食品业者进驻。内部各业者所产生的“废弃物”中,高达90%都能够再次投入循环利用。这些商家在体验了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与共享后,更加认同彼此的价值,甚至一起“组队”进行销售、面对市场。
03
韩国文来洞艺术创造村
艺术街区
在政策推动与产业自发双管齐下,韩国文来洞从逐渐衰败的铁匠工厂聚集地,变身为艺术家的聚集地。
早在2002年,韩国在首尔仁寺洞第一次实施了文化区政策,以通过减免税收以及特殊贷款和楼面面积比率的安排促进当地文化企业和设施的经济活力。作为政策受益者,文来洞以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一些艺术家来此开创艺术创作室,并因创作活跃、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得到社会关注,逐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前来。
项目保留着旧工厂的面貌,旧工厂与艺术相生共存的地带,锈迹斑斑的铁桶被艺术家的巧手变成五颜六色的作品,黑漆漆的胡同被涂上鲜艳、生动的壁画,成为了游客和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的艺术街。
这里汇集大大小小的绘画、舞蹈、摄影工作室60多家,吸引了150多名艺术家,各种展览和演出更是家常便饭,连破旧的小餐馆招牌也是一幅艺术品。隐藏在街道角落的工作室大部分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并亲自参与到艺术品创造过程中。
04
西安量子晨
极致娱乐体验街区
西安太阳锅巴厂曾为生产圆珠笔及宝石轴承的国有企业,1986年转行生产食品,家喻户晓的太阳锅巴和阿香婆牛肉酱,承载着许多西安人儿时的味觉回忆。伴随城市产业升级,厂区整体搬迁,空置的锅巴厂原址被重新定义和改造。
综合评估厂区建筑后,保留了具备厂房特色且满足安全条件的楼体,对其进行结构加固、功能置入、空间整理,新旧融合,将产业和娱乐有机融合,打造出以电竞+电音双核驱动的极致娱乐体验街区。
西安量子晨拥有超4000m²的VSPN电竞中心,目前已成为PEL和平精英官方职业联赛大联盟俱乐部基地。与国内顶级电音品牌PLAY HOUSE的深度合作,打造出顶级浸入式视听观感,无与伦比的震撼电音视听画面。以电竞+电音作为双核驱动力的西安量子晨,每年带来超过百场顶级电竞赛事,极大开拓了西安电竞市场。
此外,星球工厂Live House、K街区-社区三合一
上生新所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组成,1951年起,地块被征用作上海生物制药研究所办公地点,2016年进行更新改造。
项目从空间、文化、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升级,对历史建筑进行最小干预的修缮,保留历史面貌,对于非保护类建筑并不拆除重建,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结合新功能对局部进行空间、材料的改变,在历史环境中创造与当代相符的新空间。
考虑到项目和周边老旧小区的联系,新所对空间定位原则为开放·共享,将两边通道打开,把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并增加了小片绿地、商业配套、休闲广场等新功能,通过与周边的生活空间连通,形成强互动性。
在业态定位上,引入金融、文化和多媒体等行业企业,全方位涵盖工作、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也将项目从原有单一生产研发功能转变为公共开放的公园、商业活动、办公产业,以及文体空间于一体的,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7X24小时开放街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能看到老旧工厂的改造,已经不仅仅拘泥于纯艺术、创意产业,更多的是注入了商业的元素,与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相融相生,极大丰富了改造项目的城市功能,也开创出了新的生活理念。此外,注重空间及业态与社区的连接关系正被多数厂区改造考虑在内,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厂区改造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