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卡性别吗? 来点财经范儿
蔡洋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朱雯琪
英国牛津大学数值分析组非凸优化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
怎么样?她们学的专业有没有一种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也不知道她们学的究竟是什么的“恐慌感”。没错,就是这两位机械公主和牛津学霸今天将对“做科研,卡性别吗?”这个话题发起灵魂拷问。而和她们一起探寻答案的,是她们的各路学姐。
做科学
卡性别吗?
被称作机械公主的蔡洋洋认为这种差距并不存在,但是如果一个女孩儿她从上学开始,就有人不断地跟她说,你在理科上是学不过男生的,这对女生的成长是一定会有很大影响的。
让科学与艺术在顶峰相遇的女科学家曾凡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男性和女性的科研能力是没有差异的,但是男性和女性是有个体化差别的,这个差别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是各自擅长的方向不同。
从事多年妇女工作的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翁文磊则从大量研究数据的角度出发,证明男女生做科研根本没有任何差异。真正的差异来自于社会层面,来自于传统和习俗的观念。
而在不到30岁就当上博导的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赵保丹看来,男性与女性在科研能力上不但没有差距,女性的细心和在团队中的良好沟通能力甚至还是一种科研优势。
那么既然男性和女性在科研能力上没有明显的差距,为什么科学界领军人物女性相对较少呢?
翁文磊再次从社会调查的角度,表达了女性科研工
而牛津学霸朱雯琪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外在的因素,也有女性的内因在发生作用。根据她在牛津的观察,大学里很多学科成绩最好的和成绩最差的都容易是男生,女生通常取得的成绩都是良好,这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男女能力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男女擅长什么学科的问题,而很可能是女性相对更少地告诉自己就是要去做最好那一个,就要打败所有人。
做科研,到底卡不卡性别?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来看三组数据。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
从就业分布看,我国高学历女性人才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三个行业加起来占了女性高学历人才的54%。
国家统计局每十年进行一次的时间利用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在内的居民无酬劳动平均时间,男性为1小时32分钟,女性为3小时48分钟,女性用于生活中无报酬劳动的时间接近男性的2.5倍。
所以,圆桌主理人张媛下面的这个提问—— “我”,一个姑娘,手拿两份offer,一份是公务员,一份是科研单位研究员,如果是你,到底会选哪个?
回看往期节目
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