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退出购物中心后,新兴业态VR加速入驻填补空位
文丨董金鹏包蕴涵
2021年夏天,“双减”政策落地,各大购物中心受到重创。教育培训曾是购物中心的重要配套业态,占地面积接近五分之一。
教培机构退出之后,由其腾出的空间和消费者的时间,似乎正在被新兴业态VR体验店填充。近期,亿邦动力调查发现,北京TOP50购物中心几乎都有VR体验店,有些甚至不止一两家。它们多数位于儿童层、影院旁、中岛或B1/B2层,用户多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这并非新事物,开进购物中心也不是新鲜事儿。2015年,虚拟现实技术走红,VR体验店开进购物中心。当时,它被认为是VR率先变现的路径,也是新生代群体的游戏娱乐主力,成为升级版的电玩城。不过很快,VR热潮褪去,体验店也渐入沉寂。
元宇宙爆红之后,VR体验店成为普通人最接近元宇宙的地方,随之再次成为购物中心“新宠”。一众品牌,也在此时迎来爆发。比如未来战场,2019年底只有几家体验店,如今开业和待开体验店超过200家;另一家沉浸世界,有近百个VR空间,今年一举拿下数千万元的两轮融资。
创业者、投资人和加盟商闻风而动。现在的问题是,VR体验店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弱市的风口,还是再次被吹大的泡沫?对品牌和商家来说,消费者的新鲜劲儿过后,如何保持高复购?该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又是什么?
01
熬过六年低谷,
重回巅峰有何不同?
7月下旬,北京丰台万达三楼,一家100多平方米的VR体验店正在营业,墙面用绿幕围绕。一位消费者走进去,戴上VR头显,背起连接头显的“背包”,双手握紧手柄,开始进入游戏。
体验店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VR体验店的生意主要在晚上和周末,周末每天大约有6012岁的儿童,以及青少年为主,客单价150元左右。
市面上的VR体验店主要分三类,分别是中岛、标准体验店和大空间。中岛通常是105台小型VR设备。大空间的面积为10050万元。品牌方负责提供产品、选址、筹备、培训、营销和运营支持,加盟商招聘人员,负责体验店的运营。比如沉浸世界,VR体验店配备SaaS工具,让员工用平板电脑即可轻松操作,管理门店;即使在顾客饱和的情况之下,一家标准VR体验店通常只需2200平方米,中岛店3030万元。
而另一家品牌沉浸世界,目前开设了100家大空间VR体验店,基本覆盖一线和新一线岁的学生和白领。沉浸世界的游戏内容,相当于VR版本的线下密室逃脱、狼人杀或剧本杀,客单价12810分钟,这使有限的内容更显捉襟见肘。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粘性,提高复购率,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增加上新频率是所有品牌的挑战。
目前,行业内可供选择的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包括较为高端的VR头显品牌,如HTC Vive、Pico、PSVR、OCulus Rift和三星Gear VR,以及比较好的国产品牌Pico、大朋VR、暴风魔镜、3Glasses、蚁视Antvr等。
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正在VR领域押注。比如字节跳动,此前就曾收购头显品牌Pico。目前,Pico主机型为Neo3,淘宝、京东和线下渠道均有销售,今年推出低端和高端设备,覆盖中、高、低档销售群体。
如今遍地开花的VR体验馆,会采购更高端VR外设的只有头部连锁品牌,它们几乎全部采取了与HTC、Pico、大朋VR等合作,同时自研自产部分硬件的策略。如沉浸世界的头显多数采用HTC设备,硬件投入一次需要40万元,以后每250%,好的门店可以做到60%-70%,复购率已经接近影院级别。
另一家品牌未来战场,内容包括竞技类游戏,密室逃脱、剧本杀、主题乐园等,目前有200多家加盟店,其中30多家门店是加盟商开的“二店”,办卡续费的复购率达到30%。
即便如此,VR体验店想快速拓展还需要时间,特别是内容和硬件的迭代需要时间。比如在密室逃脱游戏中,VR还无法实现亲密社交。比如,一同游乐的情侣情到深处想要紧紧“抱抱”时,目前的VR是无能为力的。但随着整个VR技术的不断迭代,这些劣势也可以弥补,而之前所说的优势,也就是天花板上限,也将成倍提升。
Dreamscape也为VR体验店进入购物中心提供了新的想象力。Dreamscape是一个VR体验店品牌,主要做大空间VR和电影IP的VR,门店主要在迪拜、洛杉矶、达拉斯、哥伦布和新泽西,规模普遍较大,沉浸感也更强,还支持多人互动。
该品牌曾与连锁影院AMC Theatres合作,在美国新泽西州开设VR体验店,为消费者提供大空间自由行走和飞行体验,初期内容包括《外星人动物园》、《失落珍珠的诅咒》、《驯龙飞行学员》等,融合了主题乐园、全身追踪和多样叙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