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迎来七年首亏,凑凑能否“海底捞月”
呷哺呷哺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3月11日,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1.5亿元,同比增长13%,但同时预期2021年将录得净亏损约2.75亿元至2.95亿元之间。
据财报数据显示,呷哺呷哺2上一财年亏损2.93亿元,这是呷哺呷哺七年来首次亏损。
呷哺呷哺的股价除在二月末上涨之后,开启一路下跌,当前报3.80港元/股,总市值41.27亿港元。
而在去年同期,呷哺呷哺最高价报27港元/股,市值报300亿,跌落已近九成。
呷哺呷哺的一年亏损究竟发生了什么?呷哺呷哺推出“凑凑”、呷哺“X”之后还有什么想象力?
且看拆解!
抛开疫情影响,呷哺呷哺在疫情还未到来的2018年就隐有增速放缓之势。
据数据显示,2018年,呷哺呷哺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是47.34元、6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2%、27.4%,增速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6%、1.8%。
营收增速放缓趋势下,随着近几年的扩张,呷哺呷哺的净利润迎来下滑,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呷哺呷哺净利润同比增长为39.7%、14.2%、10.1%、99.4%。
当然,呷哺呷哺可以“甩锅”给疫情大环境,但另一方面,呷哺呷哺自身就没有问题吗?
如果说,决定呷哺呷哺能否冲击IPO的核心是规模和目标人群,那么决定呷哺呷哺进一步成长的则是品牌。
呷哺呷哺也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在高端火锅投资热潮之下,推出了“凑凑”品牌。
呷哺呷哺并因此从外部聘请CEO张振纬。带着浓厚“家族企业”标签的呷哺呷哺因此广受行业议论。
3
“内讧”之后,尴尬的呷哺
2021年,曾带领凑凑走向“光芒”的CEO张振纬于4月离职。
紧接着在5月,呷哺集团行政总裁赵怡5月底被免职,后者曾发文暗指被董事长报复,视为“内部人士内讧”,这场内讧风波一直持续到七月。
即使张振纬后续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一“传闻”,但呷哺呷哺的股价却在这半年中迎来大幅跌落,从28港元/股一路跌到7元/股,市值蒸发近70%,这似乎也是如“云里雾里”似的作为回应。
凑凑的出现,看似为呷哺呷哺带来了增长希望,但遗憾的是二者也曾爆发品牌“内讧”。
2017年,呷哺呷哺宣布自己的品牌转型计划,董事长称,未来将转型为休闲正餐,以“火锅+茶饮”的组合来打造“火锅界中的星巴克”。
首先是将门店小火锅餐位、吧台全部去除,取而代之将凑凑的装修复刻,并在装修上也向凑凑靠拢。
2021年8月,呷哺呷哺发布消息称,将回归大众消费,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并计划向二三线市场扩张,吧台、单锅也将重新出现。
面向中端市场,呷哺呷哺也将在2022年推出客单价约90元附近的“呷哺X”,与此同时,外卖、呷煮呷烫、茶饮等将成为新增长点,这样一来,呷哺呷哺终于在经历了一次激进转弯之后,回到了原路。
在疫情影响之下,七欣天、海底捞也迎来亏损。
为了维持市场占有额,呷哺呷哺将在2022年继续华向东、华南等市场开启扩张。
属于呷哺呷哺的“转身”还将继续。
数据鹿财经:呷哺呷哺,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
海外网:呷哺呷哺董事长贺光启:“呷哺X”明年将亮相中端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