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为何选址北京?国家林草局回应
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位青年科学家向毛主席写信,提出建设国家级的北京植物园。1956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北京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共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收集各类植物1.5万余种,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拥有国内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队伍和平台,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植物科学研究、迁地保护、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悉,目前我国植物园已经在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理、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数据显示,我国已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此外,面向植物科学前沿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安全等重大需求,我国在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理、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国家植物园的管理机制如何?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组建成立国家植物园理事会,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崭新管理模式下,统筹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运行管理,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运行的管理体系。
那么,国家植物园未来如何规划?国家林草局对此表示,将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国家林草局表示,国家林草局将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本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未来还将同上百个国家的植物园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