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上半年亏损近96亿:新造车难逃盈利魔咒
将聚焦20万元市场。今年,蔚来则宣布进一步下探10-20万元的市场,有意推出第三品牌。
也就是说,蔚来即将进入一个企业战略的切换期,从类似于专注高端品牌的“奔驰、宝马”,到成为像“大众”一样的多品牌公司。
强势追兵
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春秋时代”。除了风格鲜明的“蔚小理”,销量领先的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之外,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走量。这些企业都在给“蔚小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广汽埃安月销量已经持续突破2万辆,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日前财报沟通会上透露,力争今年10月埃安第二条生产线投入运行,挑战年销30万辆目标。广汽埃安将于2023年底实现IPO,拟成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
吉利旗下极氪汽车今年8月交付7166辆极氪001,环比增长42.7%,同时8月极氪001大定订单继续破万。据了解极氪001平均大定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极氪全年7万辆的销售目标目前并未改变。”
东风岚图、上汽智己近几个月销量也在快速增长,长安联手华为和宁德时代打造的阿维塔也即将进入市场。
“所有的行业都需要有进来搅局的鲇鱼,对新势力带给大家的冲击,在产品、营销模式、用户运营上所带来的冲击,老厂家学得很快。同时,他们又有比较成熟的生产体系和对供应商的把握权。”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造车新势力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很多全新零部件配套从无到有、逐渐走向完善,但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后入局的传统力量本身就有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现在的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打造也较两三年前难度大为降低,追赶的势头也就更为猛烈。
受到瞩目的还有华为和小康合作的赛力斯AITO品牌,AITO今年迎来走量,8月首次实现交付过万。官方数据显示,问界系列车型8月交付量超1万辆,环比增长约38.97%。M5纯电版已经于9月6日正式发布,华为高管余承东拿其与特斯拉Model Y对比,扬言多项指标超越。
“用户对于现在的辅助驾驶技术是趋于谨慎的,尤其是近两年出现的事故并不少。反而更加直接的智能座舱体验优化,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更大。华为在智能座舱的优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择AITO。“一位曾在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就职的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当然,明年量产车上市交付的百度、后年推出量产车的小米,毫无疑问也将对整个行业的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
而且,这些科技公司对于“蔚小理”护城河的冲击力,或许比传统势力更大。
“蔚小理”都坚持全栈自研智能驾驶,从而形成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产品竞争力。不过,全栈自研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目前,受制于法规的限制、技术的难度,自动驾驶仍在L2+阶段,“蔚小理”虽然相对于其他车企有所领先,但优势有限。在自动驾驶没有进入完全自动驾驶阶段,现阶段的智能驾驶功能对于用户的影响力始终有限。
同时,传统主机厂联合科技公司开发自动驾驶不仅在投入上会更低,技术的水平也可能追赶上“蔚小理”。如果“蔚小理”在技术上无法保持领先,这些强势的竞争对手们对比成本和规模的优势也就会放大。
新一轮危机,“蔚小理”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