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2022-08-31 03:53:15

  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没有实现模式的突破,仍然摆脱不了医药电商的形象。但是互联网巨头们仍然在发力线上线下医疗布局。如前不久的字节跳动全资控股美中宜和,京东健康发布“数智医疗”解决方案体系等。

  “消费的流量变现催生了电商的快速成长,而医疗尤其是严肃医疗的流量变现,仅仅通过纯线上的模式是很难支撑的,线上的轻链接的特点决定了纯线上解决不了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和专业水平的问题,那么一些线下的医疗服务机构的并购从逻辑上也就顺理成章了。”王文华说,互联网大厂的流量的特点决定了合适的医疗服务载体需要的是潜在用户群体基数庞大,并且线下医疗服务机构具有全国性覆盖的特点,最好医疗服务也具有一定的消费属性,因此流量变现的医疗服务很少是针对罕见病的医疗服务,并购标的也尽量避开区域性的医疗服务机构,这样方能实现线上流量变现的效率最大化。

  目前,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整体格局来看,公立互联网医院在全国互联网医院中约占70%,数量上已占据绝对优势;优势医疗资源突出的部分大三甲医院已呈现出亮眼的运营数据,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跨区域就医患者。互联网医疗企业则扮演了线上患者分流、运营能力和技术力量补充、医疗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院外资源整合等角色。

  一是,互联网医疗支付体系不完善,国家医保和商保相对空白,患者自费支付比例较大;

  二是,互联网行业和医疗行业属性不同,难以简单融合。

  所以,这也带来一大问题,在入局医疗后,互联网大厂如何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同。在王文华看来,二者协同的基础在于各自能发挥自身的优势,相互赋能。例如,字节跳动在精准用户画像和大数据的分析上优势明显,那么在字节的人群精准营销下,是能够提升流量人群在妇儿医疗服务的转化率的,实现真实的流量变现。妇儿医院更多的是从自身的运营管理上承接住通过流量转化的人群的具体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科技巨头为何做不好在线医疗?

  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要想跑通医疗服务,也存在诸多市场壁垒亟待突破。

  一方面,医疗行业是一个强监管行业,政府对互联网医院诊疗的业务模式、药品流通、医保覆盖范围等设限,政策鸿沟使互联网医疗玩家难以前行。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的高附加值主要体现在医患间的面对面互动,而互联网诊疗手段有限,医患双方无法实现线下诊疗,医患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

  赵衡在分析亚马逊进入医疗领域的困境时也指出,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壁垒:一是,在线医疗市场的企业福利性质较强,与处方药零售一样,销售渠道依旧掌握在保险公司和PBM等大B端手中;二是,Teladoc的会员费模式很难模仿;三是,在线医疗市场正在退潮。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都制约了亚马逊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制约了亚马逊希望通过在线医疗带动处方药零售的发展可能。

  “亚马逊的挑战也是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医疗领域的困境。医疗是一个支付方主导的B端市场,从渠道到运营都与以C端为主打的互联网有着巨大差异。而且,医疗开支看似增长巨大,但由于市场不控制在C端,即使在外部拥有规模化的C端流量也无法随意撬动。而如果按照B端的规则来进入医疗领域,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快速规模化的可能完全丧失了。这也是Amazon Care最终不得不关闭的根本原因。”赵衡认为。

  “对于纯线上的模式因为缺少线下的支持,所以这五个环节都有一些关键的痛点是需要去解决的,比如,如何获得更多的患者,只靠问诊是否可以进行线下的诊断,药物处方配送的时效性问题,以及如何去客观地评估患者用药以后的疗效,怎么样去鼓励患者持续地用药、持续地复诊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是它的一些关键痛点。另外,政策对于远程诊疗的规范也是需要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吴晓颖说。

  王文华则强调,除了互联网巨头本身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赋能医疗之外,从医疗落地方面来看,社会办医实际上需要的是一套完整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是高质量的稳定的医生团队确保能有稳定的医疗服务的输出。从挖掘存在供需缺口的市场机会,到管、医、护多方面的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再到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定位满足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都是考验一家社会办医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所以,互联网大厂想要布局医疗也需要从资金、人才、技术、科研资源等多方面打破市场瓶颈。

下一篇:央行拟发文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
上一篇:印度首富成全球第三大富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