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五大城市更新案例,是如何延续市井烟火气的?

2022-06-28 09:23:53

  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条道路就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而今的城市却有不少割裂,一种是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空间;一种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脏乱差,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不少街区更新项目,通过提升和改造城市的街区空间,引导城市修复,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更新方式逐渐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从“大拆大建”到“精细化微改造”转变。继前几期的改造盘点后:

   旧厂房寻找新出路,能玩出哪些花样?

   从“流量”背后,看懂城市更新的打卡逻辑!

   今天,再来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案例,以供参考:

   北京五道营胡同更新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五道营胡同 ,位于安定门立交桥东侧、离雍和宫非常近;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

   在本次城市更新改造中,始终秉持:折中统一,修之有据的理念。在大体的协调下,让建筑展现各自的特色,追求和而不同之美;对于老建筑的修缮,不追求一味的“返古”,修缮改造需要尊重原始材料、文献记载,充分表达展现各年代建筑们承载的文化和美感。

   ​

   在经过了整体的形象改造后,既有历史的传承与厚重,也有当代的活力与多元。五道营胡同中不仅遍布咖啡馆、餐厅、各式小店,同时也有烟火气十足的大杂院,穿着拖鞋的居民与这些时髦小店和谐地同处一个画面之中,最终烟火气与文艺范儿相得益彰。

  

上海武夷MIX320

   上海武夷MIX320作为旧改项目,在改造前面临着不同历史建筑融合的大密度,以及跟不上当地发展的滞后等问题,因此进行了拆除重建、修缮、再生性改造。

   △ 改造前

   针对不同年代和风格的建筑进行甄别,采取四级分级保护改造的策略,即拆除重建、修缮、再生性改造与既有建筑更新。对原有建筑进行即拆除重建、修缮、再生性改造与既有建筑更新。

   园区内丰富的建筑类别, “乐园式”的动线设计理念让消费者获得不错的体验。基地内原有江苏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迁出,菜场功能得到保留并优化升级, 不断引入商业业态,如餐吧、零售、轻餐、跨界集合店等,打造小资生活方式,将商业与社区生活相融合。

   经过改造后,精致气息与烟火气息并存,既满足了周边居民需求,也跟上了城市发展进程。城市更新项目通过业态升级同时与社区相连接,让周边的一切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重庆半山·川

   项目位于重庆的解放碑商业核心地段,需要将原有建筑改造为一个有机的空间,使其与周边街景环境融合。

   建筑内部:通过一个绿色的楼梯加强了空间中的垂直流线。这个靓丽的元素连接了空间,邀请游客进入建筑空间来探索。

  

空中的绿色楼梯增强了垂直交通

   建筑顶层向公众开放,并设立了一个啤酒吧。项目不仅仅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底层商业区,还为他们创造了垂直的娱乐空间。

   部分素材 归原

下一篇:油价调价窗口今日开启 95号汽油有望暂别“10元时代”
上一篇:纽元美元空头正介入,而多头寻求逢低介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