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探源丨回溯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
一路升温。
去年3月时,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并已经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的象牙
多学科融合与多团队合作是本轮发掘工作的一大特点:共有3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不同单位的多学科研究人员不仅参与考古发掘,还参与多学科研究方案的设定、样品的采集等,避免出现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两张皮的局面。
时隔30余年,再次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科技在考古领域的作用日益显现——考古工在2022年2月举行的“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中,“大量科技应用助力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获评了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与“天宫开讲科普课”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并列,足见三星堆本轮考古发掘的科技含量之高。
毫无悬念
入选百年百大与年度十大
2021年9月28日,由四川博物院联合长江流域多家博物馆举办的年度大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隆重开幕,首次展出了三星堆3、4、5号坑新出土的三件文物:青铜跪坐扭头人像、青铜小立人和黄金鸟形饰物,吸引了大批观众纷纷前往一睹线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广汉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和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携手入选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最终名单。
2021年12月18日,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正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申报工作推进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光涵表示:三星堆的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目共睹。“如果一处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和知名度较高,有助于申遗时间的缩短。”
青铜跪坐扭头人像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也强调说,三星堆和金沙申遗最有希望的关键点,在于能够“为一种已经消逝的文明和传统作出重要见证。”
同样是在去年12月18日,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正式开馆。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文保科研平台,可以全面展示文物修复工作实景,让观众们沉浸式体验文物的修复过程。
在开馆仪式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了当时的最新工作进展——截至2021年11月30日,三星堆六个祭祀坑的考古挖掘中,已累计出土器形完整的青铜器876件、金器510件,玉器454件、石器122件,陶器13件、象牙415件、其他15件——总共已有2000多件。
2022年3月31日,三星堆遗址毫无悬念地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一个“考古大年”,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力压群雄脱颖而出,足见三星堆的魅力与热度。
最惊艳的金面具
最早重见天日
2021年1月5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人员在三星堆5号坑里发现了金面具初露的一角。他们开始以为这是一块较大的金箔。但在逐步清理的过程中能辨认出鼻子、耳朵的形状,推测很可能是件金面具。”
这半张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含金量为85%左右,银含量在13%到14%左右,重约280克。据此推测,这件黄金面具的完整重量应该超过500克——比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更大更重,也比目前我国出土的商代最重金器——三星堆金杖还要重。
尚在泥土中的金面具
这件金面具是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最早出现并且最重要的器物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体量最大的一件金面具。
此外,5号坑里还密密麻麻分布了大量的小圆金箔片,上有穿孔。从其较为有序的排列方式来看,专家推测其可能为附着在衣服上的装饰,数量较多的穿孔珠饰则可能为璎珞构件。由于不敢轻易扰动,最终采取了整体切割提取的方式,“一股脑”搬去了文物修复中心。
最高大的青铜神坛
人与神兽“叠罗汉”
在器物密布的8号坑里,最吸引人的一件青铜器物,便是巨大的神坛。早在去年9月的直播中,这件仍半埋在泥土里的神坛就被重点介绍过。它从2021年7月开始露头,随后以缓慢的速度一点点清理,直到最近基本上到了可以提取出坑的程度。
这件神坛大致分为三部分,最下面是方形台基,台基上有12个小人,分为3组,每组4人,动作各异。有的是跪坐的,双手呈持握姿态;还有坐姿的,发型和穿着的衣服都很特别。另外有4个人跪在立柱上,肌肉强健,扛着轿子一样的东西,上面抬着小神兽,小神兽上又骑着人……层层叠叠,构造繁复。
青铜神坛原件
据专家介绍,仅仅是坑内发现的不完整主体,就已达到90公分左右的高度。据此估计,神坛的完整高度能达到1米55。目前在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2号坑神坛残件,复原之后的高度也不及8号坑这件。
最特别的玉刀
藏在焚烧过的木箱底
6号坑是本轮六个祭祀坑中最为特别的一个:这个坑里几乎只有一件东西,就是一个巨大、完整的碳化木箱,为三星堆遗址两轮发掘中首次发现。
而在这只特别的木箱底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玉刀,色泽鲜丽,制作精美,有着流畅的线条外观,仿佛一条鱼。据专家介绍,这把玉刀与金沙出土的玉器材质比较接近,是软玉。
玉刀
并且,这把玉刀也是本轮发掘中,六个祭祀坑中迄今出土的所有玉器中,唯一的一把玉刀。此前在1986年对一号、二号坑的发掘中,也曾出土过一把。
在去年9月的央视直播中,曾特意对比了6号坑木箱中的这把玉刀与江西靖安出土的一把竹刀,形状十分相似。这把玉刀和现藏于昆明市博物馆的一把战国时期青铜打纬刀的刃部也有几分类似,但后者的刀柄较短,刃部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