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8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0.1%,出口市场正更趋多元化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3.66万亿元,扩大58.2%。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采访时表示,外贸增速相比前7个月稍有回落,但仍属于合理区间。
“这主要还是海外市场的波动问题,说明外贸整体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比如欧美经济下行和价值链产业链的波动等。”霍建国说,尽管近几个月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但在进口环节也会给需要进口原材料加工的企业带来一定麻烦。不过,近期海运“一箱难求”等挑战已经开始缓解,全年外贸应该仍能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幅度。
从出口类别来看,我国机电类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在前8个月出口增速分别为9.8%和5.7%
海关数据显示,。其中,;,增长3.5%;,增长9.4%;,增长4.2%;家用电器出口额下降了8.3%。
投资咨询公司全球策略师贝瑞钦近日对表示,疫情给消费模式带来很大改变,与疫情前相比,耐用商品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比商品和服务的PCE指数上涨得更加厉害。“人们涌向郊区,再加上不愿意使用公共交通,导致新车和二手车购买和价格激增。汽车价格的上升压力因半导体的短缺而加剧,而半导体的短缺本身就是对电子产品需求激增的结果。”贝瑞钦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也显示,美国进口车销量在8月份录得强劲增长,整体汽车销售按年小幅增长0.7%。根据消费行为分析服务提供商JD Power的数据,8月份,美国连续第十个月零售汽车库存低于90万辆。
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81万亿元,增长14.1%,占18.1%。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速正在减弱。根据海关数据,服装及衣着附件7721.9亿元,增长12.8%;纺织品6656亿元,增长10.8%;塑料制品4629.9亿元,增长15.1%。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7月的消费品进口出现显著下降。在欧元区,自去年11月以来,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恶化了购买力,零售销售也一直在下降。
根据荷兰国际集团本周发布的报告,发达市场出现的高通货膨胀率正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和消费受到挤压。ING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科林表示:“虽然消费者从商品到服务的偏好转移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通胀对购买力的挤压会长期存在,因为工资增长不太可能很快弥补高通胀造成的伤害。”
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增长8.6%,7月为16.6%。其中,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1.8%,7月为23.9%;进口1.59万亿元,增长4.6%,7月为7.4%;贸易顺差5359.1亿元,扩大40.4%。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50.30,较前值大幅下行0.80个百分点,其新订单指标录得48.20,较前值下行0.70个百分点,此外,2021年同期基数上行6.23个百分点,对8月数据产生影响。
郑后成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鹰派”色彩,预计9月美联储大概率继续加息75个基点,再加上8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高企,
此前,就欧美对消费品需求持续减少的影响,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会上对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
“我们也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大,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消费意愿不足,外需扩张势头放缓,外贸企业获取订单的难度较大。”束珏婷称,“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行动,充分发挥贸易畅通工作组等机制平台作用,用好已商签的自贸协定,继续发挥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指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束珏婷还表示,。前7个月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达52%,较去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根据海关统计,从总值来看,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增长14%。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75万亿元,增长9.5%。中美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10.1%。,中韩贸易总值为1.6万亿元,增长7.8%,占5.9%。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