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臭氧浓度反弹!生态环境部:派驻52个专家团队深入54个城市跟踪研究
↑生态环境部新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
邹首民表示,O₃浓度受VOCs、NOx等前体物排放以及气温、辐射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特别是晴天的情况下,臭氧污染形成的几率非常高。研究表明,O₃浓度与VOCs和NOx排放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O₃污染防治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区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迫切需要科技支撑。为有效科技支撑O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研究制定了PM2.5和O₃污染协同防控科技攻关方案,通过38个预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组织开展的综合立体观测实验,逐步探明了O₃污染形成的机理,进一步深化了对O₃污染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提出了PM2.5和O₃污染协同防控思路和污染减排策略,这些都为O₃污染科学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预测预警方面,生态环境部逐步形成了天地空一体化的臭氧及其前体物综合立体监测体系,基本实现了短期精准预报和中长期趋势预报。在重点行业前体物减排方面,突出重点防治,针对不同行业的O₃主要前体物排放情况,开展精准管控和协同减排。在监督帮扶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融合卫星遥感、自动监控等多源监管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协同分析,大幅提升了问题线索识别的精准度,实现了任务清单的在线推送和在线监督帮扶。
组织实施PM2.5和O₃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派驻52个专家团队深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等区域54个城市一线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指导。各城市工作组强化O₃污染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