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I要再开600家店,精明上海人怎么就“入坑”了?
项目定位“年轻、潮流、时尚”,主要面向科技、设计、文创等领域企业。
与ALDI做“邻居”的有星巴克甄选店、必胜客日咖夜酒升级主题店、manner coffee烘焙旗舰店、肯德基、莉莲长宁首家形象升级店、满记形象创新升级店、快活湖南粉馆等潮流新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沪上活了三年,奥乐齐的对手画像,不是传统高端精品超市,而是盒马。
奥乐齐有四家店处在“盒区房”范围内。在小红书上,奥乐齐与盒马同时出现的笔记有400多条。
“逛了两年盒马发现没啥好买的,好在遇到了奥乐齐”、“比叮咚盒马好抢,质量和价格还良心”、“口味和品质优于盒马”……
上海人的新食堂
在零售圈,奥乐齐最大的特点是高比例自营商品、低价、质优。从盒马“移情”奥乐齐的人,多因奥乐齐门店“非常精致”、“最全进口超市”、“好逛好买好吃”。尤其被当做觅食宝藏地。
“走进超市就会像掉进一个大米缸,在食品区沦陷”。烘焙、熟食简餐、精致沙拉、零食是最受欢迎的品类。消费者乐此不疲地科普、评测奥乐齐好物,贡献了6800+条笔记。
由于经常有优惠券、打折活动,奥乐齐商品性价比高。均价20多元一顿,不愁没的选择。沙拉有地中海风味、美式、日式、意式;主食便当有墨西哥式、印度式、意式;中国味的有上海经典炒面、上海咸肉菜饭、本帮麻酱馄饨,还有广式窑鸡。
千层榴莲、三明治、牛肉卷、沙拉、冰激凌、巧克力、饮料……似乎每种食品,都有拥趸者。有人称奥乐齐是“上海打工人的食堂”,更扩张的是“命是奥乐齐给的”。
9.9元4个原味蛋挞,全脂牛奶8元一瓶,种类齐全的欧包均价6~8元/个,一公斤重的德式烤鸡只要39.9元。这样的价格“在上海去哪里找?”
当然,如果懒得出门,3公里范围内,也可以线上下单,坐等送货上门。
从热闹的笔记里可以看出,兼具德式精造零售商基因、日式便利店特质的奥乐齐,已然在上海收买了人心。那个曾贴着“穷人超市”标签的ALDI隐退,好逛好吃好买且平价的奥乐齐上位。
综上,奥乐齐的客群画像可概括为“讲究性价比又注重精致格调”的家庭客群和青年。这与其2017年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时定位“轻奢”、“一亿新中产”,稍有偏离。
但无论如何,奥乐齐已在上海收获了一批粉丝。而它要思考的是,下一步该怎么走?
低调潜行三年,为何突然披露批量开店预期?目前尚无官方进一步披露,但可以根据事实推测几种可能性。
可能性1:在上海跑通模式,蓄意扩张
过去三年,中国超市圈几番风起云涌,社区店大战、前置仓大战、付费会员制大战……但无论行业如何聒噪,奥乐齐始终不紧不慢,谨慎摸索上海这片“试验田”。
如今27家店全部位于上海或意味着,奥乐齐模式已在上海跑通。模式跑通,意味着,需求端和供给端实现了良性运转。
在需求端,找到足够多的目标客群,并去距离他们最近的地方开店。
在供给端,特殊供应链维稳。奥乐齐最享誉零售圈的特点是,通过90%以上的自营商品,牢牢掌控成本和定价权,获得利润价值最大化。
如今,上海27家门店,自营商品比例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为商品结构的本土化,下了不少功夫。这种改变,或在上海市场得到了验证,符合当地消费方式和需求。
可能性3:疫情洗牌零售业,奥乐齐或趁机掌握大量优质物业
通常,零售商进行规模拓店之前,手握大量符合条件的物业资源是必要条件。
上海城市零售商业发展充分,优质物业有限。奥乐齐突然发声欲规模化扩张,可能是有零售商退出,空出了优质物业。
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今年二季度疫情再袭上海,当地零售商业经营活动难免受影响。震荡之后,上海零售商业格局或加速洗牌。一些资金链紧张、经营低效的零售商,不得不关闭实体店,而新租活动因疫情影响有所推迟。
以购物中心数据为例,据赢商大数据,二季度北上广、杭州、成都、武汉等多个主要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均上升。就上海而言,空置率为7.2%,超过5%警戒线,意味着关店数明显超过开店数。
另据仲量联行数据,二季度上海零售物业市场的净吸纳量录得负172700平方米。空置率上升和租赁势头放缓,导致租金下降,是拿物业的好时机。
奥乐齐或看到大量优质零售物业空出的机会,为其接下来的规模化扩张,增加底气。
根据14家奥乐齐门店开业时间分布,2019年和2020年,开店较谨慎,2021年猛增12家店。今年持续拓店,至今新增5家店。据此可推断,这家德国平价超市品牌,在疫情的“洗礼”下,正加速占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零售商业起步早,每隔一段时间格局松动,玩家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在一次次此消彼长中,低效商业模式不断被淘汰,让位于高效商业模式。此番加上疫情影响,零售商业格局再松动,是确定的。
不确定的是,究竟是谁在给奥乐齐“让位”?